31省份如何化债:7省份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多地探索新化债模式
国务院2月23日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等。会议提出,要坚持改革创新,强化配套政策支持,持之以恒攻坚推进,进一步推动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见效。
配套支持政策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截至目前,31个省份都披露了政府工作报告和《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这些共同构成观察各省份地方债化解进展及计划的重要官方材料。
据记者梳理,多省份在2023年制定了“1+N”化债方案,其中1指化债总方案,N指化债子方案,但不同地方的子方案不同,数量也不同。展望2024年,多个省份提出要继续推动化债方案落地,同时要充分争取中央化债政策。此外,多个省份表示要强化融资平台管理、压缩融资平台数量,预计城投行业将继续迎来强监管。
宁夏化债力度、额度历年最大
地方债主要包括法定政府债务及隐性债务。其中,法定政府债务是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而隐性债务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
2018年10月,监管部门已完成了隐性债务的摸底统计。对于隐性债务的处理,监管提出两大方向:一方面坚决遏制增量,另一方面积极稳妥化解存量。诸多地方公布了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大多要求在5-10年间将隐性债务化解完毕,其中每年都有对应的化债任务。
据记者梳理,2023年天津、内蒙古、吉林、青海、宁夏、河南、湖南七个省份完成或者超额完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比如湖南省表示,抢抓中央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措施机遇,对高风险地区、高风险债务实施“精准拆弹”,超额完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
宁夏表示,全区超额完成隐性债务消化任务,到期平台债券和非标债务全部如期偿还,自治区债务规模、债务率均实现下降,全区全口径债务风险等级下降一个等级,高风险地区数量进一步下降,化债力度和额度为历年最大。
“因为2018年上报方案时细化到每一年,如果某一年化债规模超过计划化解的规模,就是超额完成任务。”一位财政系统债务监管人士称。
通过特殊再融资化解隐性债务是一个重要途径。 去年10月特殊再融资债重启发行,用于置换纳入隐性债务之中的拖欠款、非标及城投债券,目前已发行1.4万亿元。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置换隐性债务后,政府债务余额增加的同时隐性债务余额减少,是化解隐性债务的重要举措。青海省就表示,通过增收节支、盘活资产、调整专项债券用途、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等渠道,圆满完成全年化债任务。
内蒙古披露,为支持我区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财政部下达内蒙古1067亿元再融资债券额度,支持偿还存量政府债务,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债务利息负担,平滑到期债务还本付息压力,以时间换空间,为我区化债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从公开信息看,内蒙古1067亿特殊再融资债已发完。
南方省份某区县债务办人士表示,对比2018年8月建立债务监测系统时,隐性债务虽未增长,但关注类债务和经营性债务增长较快。平台公司实际上以新增经营性债务的名义进行隐性债务的还本付息,但经营性债务很难达到监管要求的条件,即对应经营性项目、经营性资产和覆盖债务本息的经营性收入。
因此地方债监管,不仅要将隐性债务纳入,经营性债务也需纳入监管范围,个别地方已有实践。江苏省表示,2023年在全国率先开发上线地方债务综合监管系统,一体推进政府债务、隐性债务和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全口径管理,形成工作闭环。
制定1+N化债方案
去年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而从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看,多省份在去年已制定“1+N”化债方案,其中1指化债总方案,N指化债子方案,但不同地方的子方案不同,数量也不同。
江西省表示,出台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1+9”方案,保持全国唯一债券零违约省份。甘肃省表示,制定实施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1+10”方案,疏解融资平台债务1048.4亿元。内蒙古表示,坚持“减存遏增”全力化解政府债务,落实“1+8”化债方案。
天津预算报告在回顾2023年工作时表示,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作为“一号工程”“一号战役”,调整设立全市化解政府性债务领导小组,同步组建市、区两级工作专班,进一步健全市负总责、各区尽全力化债的工作格局,制定实施 “1+10”全口径债务化解工作方案,统筹全市资金资源减债化险,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化债目标任务。
陕西省预算报告则表示,组织摸清全省债务底数,制定全省化债总体方案以及清理政府拖欠账款、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防范化解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等专项方案。
前述财政系统人士表示,“1”指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总体方案,“N”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化解方案、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偿还方案、融资平台债务化解及转型发展方案、国有资产底数摸排及资产盘活偿债方案、中小银行风险化解等方案,但不同地方子方案会有差异,负责的部门也有所不同。
据记者了解,地方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化解主要由财政部门负责,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债务化解主要由工信部门负责,融资平台债务化解主要由金融监管部门和国资部门负责。内蒙古披露,财政厅牵头,会同金融监管、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等部门组成化债工作专班,专项推进化债工作。
12个高风险还必须制定管控政府投资项目方案。在项目投资上,云南省表示,严格落实化债要求,切实调整投资结构,牢固树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理念,严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坚持有保有压,加强财政支出统筹,打破固化格局,取消政策到期项目、一次性项目、没有中央或省委省政府政策依据的项目、与高质量发展匹配度不高的项目。
内蒙古表示,强化预算约束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充分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量力而行开展项目建设,严禁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脱离当地财力可能的项目。严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腾出更多财政资源空间,支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推动化债方案落地
在2024年的化债计划中,多个省份要提出推动化债方案落地。比如山西省提出,推动“省负总责、市县尽全力化债”的工作机制,落实“一省一策”山西化债方案,确保各项化债措施落地。
争取中央支持政策也是各地关注的焦点。比如湖南省表示,密切关注中央政策动向,加强督导、考核和监测预警,激励督促市县落实化债任务,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化债,优化地方债务结构,降低债务利息成本。黑龙江表示,充分运用国家化债政策。
中央支持政策主要包括特殊再融资债置换和银行贷款置换。从过往看,特殊再融资债券额度来源于结存限额。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421674.3亿元,截至2023年1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07373亿元,限额和余额的空间为1.43万亿元。由于特殊再融化债成效明显,市场预计今年继续新批特殊再融资债额度的概率较大。
去年四季度,金融系统尤其银行支持地方债务化解的工作也启动,银行参与地方债务化解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本行贷款展期降息;二是债务置换。据记者了解,银行置换存量债务条件较为严格。当前金融债务置换中,银行要求原债务对应的项目财务可持续或者地方提供抵质押品,而地方这类项目和资产较少。当然,金融化债本身就是市场化行为,银行这样要求无可厚非,但客观上导致金融化债进展较慢。
地方上对金融化债也有着墨。天津市提出,依法合规推动隐性债务和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周转接续,进一步优化成本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四川省提出,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管理,用好用足金融支持化债政策,分层分类有效控制债务风险,积极创新化债方式,拓展化债路径,有序化解存量债务。
近期一些新的化债模式出现。贵州宏应达建筑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近日非公开发行18亿元“24宏建01”,最终票面利率为4.80%,认购倍数为2.6倍。债券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偿还安顺市西秀区黔城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私募债“18西秀01”、 “19西秀01”到期债券本金。
安顺市西秀区黔城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贵州宏应达建筑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并无股权关系,但前者资质较差,已经有多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后者则首度在市场发债,由此开创了资质较好的融资平台发债偿还弱资质融资平台到期债券本金的案例,市场预计后续这类案例会增加。
此外,多个省份表示,要强化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压缩融资平台数量。内蒙古表示,要逐步降低融资平台存量债务,大幅压降平台数量,建立平台管理长效机制;安徽省也表示,按照统一部署,开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综合治理,推进分类清理、改革转型,加强地方债务监测监管;宁夏表示,严格融资平台管理,坚决杜绝借道融资平台违规举债,压减融资平台数量,加快融资平台转型发展。
据记者梳理,2017年以来,重庆、湖南、陕西、山东、甘肃等省份已印发融资平台转型方案,大多要求市级平台公司数量控制在3个以内,县级平台公司控制在2个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