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读懂2023年财政关键数据:“温和”加力,不搞强刺激

2023-03-06 04:52:45 第一财经

  读懂2023年财政关键数据:“温和”加力,不搞强刺激

  陈益刊

  今年中国经济的恢复,仍需要积极财政政策担负起稳增长重任。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2023年财政政策逐步清晰。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明确,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其中今年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下称“专项债”)3.8万亿元。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今年赤字率和专项债较上一年有所提高,反映了积极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力度,从而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提振市场信心,助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与此同时,今年财政赤字率并未突破3%心理防线,专项债额度小幅提高,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不搞强刺激,重在提高财政政策效能,比如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等。这也有利于财政可持续性,为未来应对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赤字率和专项债增长

  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往往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通过加大支出力度,扩大投资,助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而财政政策的力度大小,可从两个重要指标中观察。

  一个指标是财政赤字率,即财政赤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赤字率越高,财政赤字规模越大,财政越积极。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这比去年财政赤字率(2.8%)提高了0.2个百分点。

  另一个观察指标,是全国政府性基金账本中的新增专项债规模,规模越大反映了政府投资力度越大,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拟安排专项债3.8万亿元,比去年(3.65万亿元)增加了0.15万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告诉第一财经,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这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也体现在了今年赤字率和专项债比去年有一定增长。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今年财政赤字规模和专项债合计7.68万亿元,高出去年6600亿元,体现了加力提效的财政政策基调和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决心。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一直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当然每年力度有所不同。近些年为了应对疫情冲击,财政赤字率一度突破3%心理安全防线,比如2020年赤字率首次提高至3.7%历史高位,2021年降至3.2%,2022年进一步降至2.8%,重回3%以内。今年中国尽管提高赤字率,但未突破3%。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告诉第一财经,3%的赤字率是兼顾各方面,一个比较合理的安排。今年财政收支矛盾仍然较大,收支缺口就需要靠债务等来弥补。今年赤字率提高至3%,传达了政府加力促进经济稳步回升的积极信号,增加市场信心。与此同时,由于今年收入预计好于去年,因此无需过度提高赤字规模,3%的赤字率体现了政府注重财政可持续性,不搞强刺激。

  政府工作报告称,过去五年来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合理把握赤字规模,五年总体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政府负债率控制在50%左右。

  自2015年中国地方政府首次发行专项债以来,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总体呈现快速增长,从2015年近1000亿元增至2022年的超过4万亿元(包括动用5000多亿元结存的专项债限额)。专项债成为中国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罗志恒表示,今年专项债(3.8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500亿元,规模上升,短期内有利于扩大基建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稳定总需求;中长期看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

  “当前仍需要扩大政府投资,来对冲经济下行,因此专项债额度继续保持增长。不过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今年专项债额度同比增幅并不大(约4%),这也体现了稳妥原则。稳投资重在发挥专项债引导社会投资的作用,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施正文说。

  冯俏彬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专项债规模增量并不大,但3.8万亿元的绝对规模仍较大,未来更要注重专项债使用效益的问题。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财政部将在重点支持现有11个领域项目建设基础上,适量扩大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持续加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

  罗志恒认为,这有利于一大批重大工程从节奏上尽快落地,靠前发力。专项债与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协调配合预计在今年仍将发挥积极作用。

  减税降费等提效

  受经济增速放缓、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近十年中国财政收入告别了两位数高增长,进入中低速增长,而刚性支出压力不减,财政收支矛盾加大,业内普遍认为今后一段时间财政运行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单靠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行不通,必须提高财政政策效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近些年积极财政政策注重“提效”,今年这也将体现在税费支持政策上。

  政府工作报告称,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施正文表示,近些年中国持续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等税费支持政策,这减轻了企业负担,助推经济回升,但也对财政收入造成一定冲击。随着经济稳步复苏,企业经营向好,阶段性税费支持政策也应逐步退出,不适合再推出大规模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减税降费政策要更加注重精准性、针对性,不搞“大水漫灌”。

  罗志恒认为,今年“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等提法,跟过往相比发生重大变化,即从追求减税降费的规模转向效率效果和精准性,有利于稳定宏观税负。

  他表示,我国持续推出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有效地缓解了经营主体的现金流,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导致宏观税负持续下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GDP下降至16.8%,较2015年的高点下降了5.3个百分点。大国必须保证一定的宏观调控能力以应对经济社会风险财政化等各方面挑战,这就需要稳定宏观税负。从具体实施看,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能够实现政策“提效”。

  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财政部将继续实施好已经明确的减税降费政策,扎扎实实把该减的税费减到位。进一步增强政策精准性。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为微观主体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财政政策“提效”除了体现在完善税费支持政策上,财政部部长刘昆公开表示,今年在提升财政政策效能上,还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同时,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