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新增印度投资?富士康内部人士是这样回应的

2023-03-09 08:04:14 第一财经

  新增印度投资?富士康内部人士是这样回应的

  富士康内部人士对于印度设厂签约的消息表示,确定下来将会对外公告。

  近日,短视频平台上有部分用户称深圳富士康辞退了大量的“小时工”,并且正在拆除生产线。3月8日,富士康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此为)不实消息,目前深圳园区运转正常。”

  此外,也有消息称,富士康将在印度新增投资7亿美元,以增加iPhone零部件在当地的产量,官方对此并未回应,但富士康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这次董事长出访印度期间并未签订任何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本月初,一张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与印度总理莫迪握手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传播,而刘扬伟在印度的行程则被外界解读为富士康增加印度投资的信号,包括扩建制造工厂以及建设碳化硅加工厂和芯片封装设施。

  彭博智库(Bloomberg Intelligence)预计,新的生产基地和扩产计划将使印度在iPhone组装方面的市场份额从目前的不到5%提高到10%至15%。

  但上述富士康内部人士对于合作落地的消息予以否认。“如果确定的话,按照证交所监管机构要求会对外公告。”该人士对记者说。

  近年来,在莫迪政府的推动下,消费电子产业在印度制造业中的占比呈现出上升态势。莫迪政府以印度广阔的消费市场为吸引点,出台扶持方案同时提高整机进口关税,力图打造消费电子制造上下游产业,培育本土完整产业链。

  根据印度蜂窝通信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印度制造的手机仅占全球的3%,但在莫迪力推“印度制造”的第二年,也就是2015年,印度制造的手机在全球占到的比例已经达到11%,并且超过了越南,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手机制造国。2020年5月,印度推出“自力更生计划”以配合“印度制造”国家战略,以刺激经济、基建、市场需求、电子制造业的发展。

  3月5日,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国务部长拉吉夫·钱德拉塞卡(Rajeev Chandrasekhar)表示,总理莫迪已提出明确愿景,即印度将在全球电子供应链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制定到2026年制造3000亿美元电子产品的目标。钱德拉塞卡指出,从明年起,手机将成为印度出口的十大类别之一。他另外表示:“印度很快就将建成包括设计、封装、制造和生产在内的全面半导体生态系统。我们正创建现代法律框架,而印度正成为全球创新的一大中心。”

  从趋势上看,在2020年,印度产iPhone仅占其全球产量的1.3%,到2021年上升到3.1%。Counterpoint Research向记者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2022年,苹果的iPhone、AirPods、Mac以及iPad在中国的产量占比分别为96%、95%、98%以及98%,印度的这一数据为4%、0%、1%和0%,但在今年,该机构预计印度制造在上述苹果产品中的份额则变更为7%、2%、3%以及3%。

  Counterpoint Research高级分析师Ivan Lam对记者表示,2022年,苹果手机主要在中国和印度组装,中国市场的份额在96%,印度在4%左右。到了今年,这一数字将会变为93%和7%。

  Ivan Lam认为,印度的苹果产品生产制造,绝大部分是为了满足本土需求,小部分是用于出口。“出口的增长取决于产业链的本土供应,还有本地生产爬坡的可控率。”Ivan Lam对记者说。

  但从目前在印度的投产情况来看,消费电子产品的产品良率问题一直是当地中国企业扩产考虑的关键因素。

  “刚开始投产的时候,印度工厂的生产效率只有中国的60%。”一位曾经为小米做海外代工的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技术工作仍需要靠中国工人手把手教会印度本地工人,而且不太愿意加班,周日需要休息,这一点和中国的工厂不太一样。

  此外,上游供应链也有待完善。“总不能缺个什么零配件还要等上一个月才组装,完全实现印度的本地化制造仍需要时间。”上述人士称。

  苹果公司的高管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当苹果需要100万个螺丝,它会在中国富士康工厂一条马路外的工厂找到配套厂商,如果苹果需要这些螺丝做的不同,这只需要3个小时。而对于大部分产品出口的富士康来说,保税区对它来说至关重要。按照正常的海关程序,进口的零部件要走完报关、检疫、检测这些流程需要很长时间,而电子元器件价格的波动一天一个价,每耽搁一天就是巨大的风险。

  研究机构Omdia Display分析师郭子骄认为,从目前全球制造工厂在各地的效率来看,中国仍然是苹果最重要的制造基地,这一地位不会在未来短期内发生变化。

  郭子骄此前曾对记者表示,零部件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目前中国占苹果零部件的生产比重仍然相当大,全球还没有地方可以在短期内承接大规模的转移。“全球供应链的配置,最终还是由成本和市场来决定的。成本最重要的优势来自于规模,其次由投资额以及材料成本决定,还取决于管理。”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董湘依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