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品牌大咖说丨万喆:美关税让“耐克们”陷入两难

2025-04-18 17:05:27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4月18日电 题:美关税让“耐克们”陷入两难

  作者 万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近期,美国对全球各国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引起关注。美国征收“对等关税”本是打着减少贸易逆差、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的旗号,但实际效果却未必如意。

  以贸易交流频繁、依赖制造业的鞋服产业为例,美国虽有众多知名鞋服品牌,但在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的当前,对品牌和消费者来说,都可能是双输的结果。

  供应链问题难解

  为了降低成本,国际鞋服品牌通常会选择在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建厂,比如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并以分散化建厂的策略来达成避险优势。很多美国鞋服企业采取了“中国+1”的策略,将产能迁至或分散至东南亚地区。

  不过,这样的供应链布局在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摩擦时显得十分脆弱。供应链在短期内不易调整且调整成本较高。而且大型品牌的供应链调整需要时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重新设厂、进行布局的调整也会增加成本,而在全球寻找新合作伙伴的过程中,供应链的复杂性还会增加。因此,美国鞋服品牌面临着巨大的供应链传导压力。比如耐克2024财年报告显示,越南、印度尼西亚、中国分别承担其鞋类产品50%、27%、18%的产能,而北美是耐克的主要市场,占到集团总营收的43%。而根据美国释放的对越南、印度尼西亚加征税率高达46%、32%的信息,无疑将使品牌承担更高的进口关税。而露露乐蒙、优衣库等大型鞋服品牌虽非美国品牌,但高度依赖或注重美国市场,也面临着和耐克相似的成本传导压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运动鞋消费市场,美国约95%的鞋类产品依赖进口,虽然将生产基地转移至美国可以避免所谓的“对等关税”,但美国本土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远远高于东南亚国家及其他生产基地,甚至可能带来更高的成本。有数据显示,美国本土运动鞋生产成本较亚洲高出3至4倍。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分析显示,即便企业将生产线迁回美国,但所需劳动力缺口高达80%,且自动化设备投入成本回收周期超过7年。

  “耐克们”陷入两难境地

  由于鞋服供应链是成本敏感型的,依赖发展中国家的低劳动力成本,且对关税、运输成本等价格波动敏感,提价空间受限。这让鞋服品牌的产品价格和消费之间会产生矛盾。在供应链的成本传导压力下,耐克、露露乐蒙等品牌终端产品价格很可能上涨。而如今全球消费正处于相对疲软的状态,美国消费者对价格变化也十分敏感,倾向于购买价格便宜的替代品。这可能造成成本上涨-价格上涨-需求萎缩的恶性循环。

  更值得注意的是,“耐克们”自身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提价让消费者承担,将致使更多敏感型消费者选择其他品牌。而如果自行消化,又将直接挤压利润空间,陷入两难的困境。同时,关税导致进口成本上升,企业可能提前备货,增加库存压力,而叠加销量下滑,便会产生现金流紧张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中小品牌而言融资难度加大,甚至可能带来倒闭风险。

  中长期来看,鞋服品牌如何重整其全球供应链,寻找低关税地区,也需要一个很长的探索周期,不仅建设产能、物流等需要时间与金钱,当地产业链配套是否足够支撑大型鞋服品牌的需求,能否较好地实现生产的规模效应,也不可知。而且,品牌全球化扩张的计划也可能被迫面临挑战,影响品牌长期战略目标,这无疑将为“耐克们”的市场前景带来不确定性。(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芷菡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