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王晓红:疫情催化下全球产业链将发生哪些改变?

2020-04-24 16:14:25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4月24日电 题:《王晓红:疫情催化下全球产业链将发生哪些改变?》

  作者 王晓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教授)

  疫情带来全球供应链的重组,是大概率事件。通过这次疫情,发达国家认为对中国的依赖性太大,这是由发达国家的药品、口罩等防疫物资短缺所引起的,这些产品主要来自中国。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美国并没有严格的防控措施,也非常不在意,然而疫情非常凶猛,很快口罩也不够了,药品也不够了,而主要药品生产基地都在中国,他们认为对中国的依赖性太强,因此出现了要求企业撤离中国的呼声。那么,成本的上升,加上产业链面临的搬迁压力,产业链会不会有断裂风险,会不会发生大规模的迁移,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我们可以分三个阶段看这个问题。第一是最初综合成本的上升导致的产业链转移。像中国企业家曹德旺去美国设玻璃厂,主要属于自身成本上升导致的产业链转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测算显示,中国和美国在成本上比较,土地成本是美国的9倍,物流成本是美国的2倍,银行借贷成本是美国的2.4倍,天然气的成本是美国2倍以上,能源成本是美国的2倍以上,这些综合成本的上升导致企业搬迁。当然,曹德旺也遇到了问题,去了美国之后招不到熟练工人。这说明,仅仅考虑成本还不够,还要有生产力,这些是企业生存的综合因素。

  从转移的目的地来看,目前主要的转移目的地还是在南亚、东南亚等地,这与这些地方的开放度非常相关。这些国家与地区普遍具有优惠的政策,比如说印度的经济特区,“五免五减”;越南对电子信息、鞋帽、服装这些产业,有10%到15%的所得税优惠。前年我到访非洲时发现,非洲的政策也非常优惠,对全球的产业转移,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能源、汽车制造业等等全部接纳。我去了尼日利亚、加纳、埃及、冈比亚,主要是针对怎么样共建“一带一路”,转移我们的产能进行产业合作、投资。发展中国家现在都在大量承接产业转移,这些地方在未来很可能是主要的产业转移目的地,因为他们具备良好的成本优势。很多国家的企业选择到这些国家投资,说明成本上升和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产业转移。

  第二,贸易摩擦导致产业加速转移。这些转移出去的产业,有些并非我们所期望的。2018年贸易摩擦刚刚发生的时候,白宫经济学家就提出要摆脱跟中国供应链的依存关系。如今,美国的战略布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非常典型的是向南亚和东南亚布局,印度是美国在将来产业转移非常重要的目的地,因为印度的成本很低。近期我问了一些软件企业,同样一个软件工程师,我们要支付的工资水平相当于印度的两倍多。印度的软件业发展很好,但是他的工资水平跟菲律宾、越南这些地方差不多,可见人力成本竞争力是很强的,而且其软件信息产业的技术优势也是上升的。从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讲,越南、菲律宾、印尼、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都有可能成为未来企业转移的目的地。

  去年,中国的外贸虽然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但还是保持了增长。可见,企业和产业转移不会像想象的那么快。因为企业在任何一个地方的经营,都要考虑产业链配套的优势、成本的优势,还有大量的技术工人支持等等,企业的转移不是简单的一件事情。凡是国内产业链非常长的一些外资企业,它的根植性都比较好。我在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期间发现,像艾默生这样的企业,在中国生存了很多年,已经形成了上下游非常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基本上不太有搬迁的意愿。

  第三,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速产业链的转移,对此应当高度重视。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进出口同比下降6.4%,其中,出口同比下降11.4%。货物贸易的出口比服务贸易的出口表现差,加工贸易比一般贸易表现差,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资本技术密集型表现差。货物出口下降主要是因为制造业的影响,相比之下,服务贸易出口下降相对较少,主要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挥的作用。产业链越长,抗击风险的能力越强。1-3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216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8%,这也是预期之内的,疫情之下,全球外资负增长是预料之内,跨国公司会收紧投资,尽可能地减少风险,这是跨国投资一个共性特征。但是高技术使用外资的比例增长了15.5%,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服务都分别增长了28.5%、62.4%、95%,可以看出,中国具有结构优势,中国的结构确实在转型。现在真正的红利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比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多,这有利于中国去承接高端产业、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一些服务业。

  至于会不会产生大规模的企业搬迁?我认为,会有企业搬迁的个案,但是大规模的搬迁短期之内还不至于出现,企业搬到其他的国家,建厂房、招工、产业链的构建等成本是非常昂贵的,企业要赚钱,就不能不算账。目前,中国的产业配套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配套能力,营商环境都是向好的,尤其产业链、供应链配套的优势,充分体现出制造业的优势,营商环境在改善,所以短期之内不太会出现大规模的搬迁。

  从产业集群来看,区域的配套能力要强,产业链完整,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这个是很重要的特点。比如深圳的手机设计,从手机材料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等,整个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在珠三角都可以找到,仅仅是设计各种分类都非常细,分为结构、外观、功能设计等。设计服务提供商设计好后很快就会有企业制作,很快就会有销售渠道销售。所以一个新产品从设计研发到制造、走向市场,速度非常快,这是中国具有的世界上任何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我认为,在未来保持住这种优势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将来是不是比现在更好,能不能够和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市场准入是否更加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能否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减税降费降低成本等措施能不能落地,这些都是营造营商环境非常重要的方面。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于营商环境的打造非常重要。我们的体制、市场环境如果完全不能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对接,时间长了,外资会慢慢流失,因为产业链和供应链不仅仅由中国企业来完成的,它实际上是内外资企业共同完成的。比如,一个大型在华跨国公司,其上下游产业链有很多国内企业配套,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关系是中国和世界相互融合的一种关系。一个龙头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与供应链中有许多是中国本土企业,如果龙头企业走了,这些配套企业为谁去服务?这个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产业链和供应链关系虽然是在国内,但它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全球化的。中国在海外投资是融入全球产业链,在国内实际上也是一样。所以,产业链、供应链和营商环境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的产业链能不能够继续保持这样一种完整的配套能力,取决于营商环境好与不好,营商环境越好,产业链和供应链配套能力更强,外商越不会迁走。

  国际上的产业链转移,最典型的模式是日本。日本的跨国公司集群投资带动产业链转移的模式,是世界上比较成功的模式,由龙头企业引领。比如,丰田带动它的配套企业跟进。集群式的投资,对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当然,我们更希望,跨国公司过来以后,上下游的产业链中能有更多国内企业为其配套,这是提高根植性非常重要的方面。

  疫情虽然是短暂的,但将会非常深刻地影响全球化进程和格局的变化,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变化,这些都是很有可能的。我们的制造业体系非常完备和发达,发达国家就感觉到了不安,感觉到了产业安全对他们的影响,就要考虑战略布局调整。一方面是让企业回到本土,对国家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可能并不是高精尖,也可能是生活必需物资,制药、零部件、中间产品等制造业都有可能。我认为这种改变完全有可能实现,工业4.0时代的智能制造已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要素配置、竞争优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回到本土的。另外是转移到印度、越南等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为的是避免风险,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发达国家未来将在哪些领域可能进行产业链再造?我认为一是高技术产业,我们可能会面临更为严重的技术封锁。二是安全领域,比如生活必需品、原料药等,都存在产业链再造的可能性。

  最后,我们的产业链该怎样取舍?产业链一定是全球分工的结果,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实现完全自主的产业链。越是技术复杂的高技术行业产业链会越长,分工会越细,通常由多个国家来完成。比如计算机、飞机、汽车。我们期待的所谓完全封闭式的内循环是不可能的。人力资本优势、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国家安全需要等,这几个方面仍然是产业链取舍的基本原则。

  (根据4月22日王晓红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研究院第一期视频学术研讨会上发言整理而成)

  (中新经纬APP)

王晓红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编辑:邓健)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