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跑车最怕出事,摔了碰了都得自己扛,现在‘新职伤’基本可以帮我们兜住医疗费和误工费,接单拉货心里踏实多了”,货拉拉司机陆建国谈起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以下简称“新职伤”)政策时这样说道。
2024年7月,陆建国在送货过程中因暴雨天气视线模糊而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胸骨骨折。很快,他在货拉拉平台的协助下成功申报“新职伤”,获得补助金数万元,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陆建国的经历,正是“新职伤”政策保障新就业群体劳动权益的一个缩影。
属于劳动者的节日如期而至,如何为奔忙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一步织密安全保障网,也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游离在传统工伤险外的新就业劳动者
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公路货运、即时配送、快递物流、网约出行等领域的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据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新就业群体总人数为8400万人,大概占2亿名灵活就业人员的一半,已然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特殊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这部分就业人员抗风险能力差,容易发生职业伤害事故的特点。
货拉拉司机荀卫明6年货运生涯中最严重的一次受伤发生在去年夏天。那天,荀卫明如往常一样在工厂里协助理货员装货,当理货员将货物放到货车上,荀卫明转身准备拿绳子进行固定时,意外发生了。货车上的货物倒下来,砸到了荀卫明的腰上,造成腰椎骨折,需要卧床休息三个月。
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然而,传统的工伤保险制度却难以保障新就业形态人员的劳动权益。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闻效仪介绍,传统工伤保险制度以劳动合同为前提,即便新就业劳动者在工作中面临较高的职业伤害风险,但由于缺乏正式的劳动关系,依然难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此外,工伤认定需满足“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三要素,而新业态从业者工作场景灵活(如跨区域配送、非固定路线),也难以适用传统标准。
为了把新业态群体纳入保障体系,“新职伤”应运而生。自2022年7月起,“新职伤”试点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海南、重庆、四川7个省市的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4个行业开展,涵盖货拉拉、曹操出行、闪送、美团等7家平台企业。数千万像荀卫明一样的新就业形态人员都有了一份由平台缴费的“工伤保险”。
从0到1,补上保障“缺口”的“新职伤”
实施三年来,“新职伤”政策为千万货车司机、外卖骑手等群体撑起了一把“防护伞”。
以“新职伤”的试点企业之一货拉拉为例。截至目前,货拉拉针对司机职业伤害保险累计投入超过1.2亿元,保险累计覆盖160万新老司机,平台协助申请理赔司机超过1000名,单起案例最高赔付额度超过百万元。
荀卫明受伤后的第一反应,便是担忧自己所需要承担的医药费和误工费。所幸的是,在人社部和货拉拉平台的帮助下,荀卫明不仅报销了医疗费,而且拿到了一笔四万元的伤残补助金。
直到理赔完成,荀卫明才松了一口气,“如果没有保险的话,每次跑车都得提心吊胆,因为大部分司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一旦受伤对司机来说压力非常大,之前我们受伤大部分都是自费处理,现在有了‘新职伤’对司机来说也是多了一份保障,跑车心里也更踏实了。”
不久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适应就业方式变化,研究完善参保缴费办法,将更多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企业职工社保制度,享有更高水平保障。同时,将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准备将试点省份从7个增加到17个,并逐步推动在全国实施。
试点省份从7个增加到17个,这意味着新就业形态群体的“保障洼地”将进一步减少。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闻效仪表示:“‘新职伤’不要求法定劳动关系,是制度公平的补位措施。当外卖骑手在送餐途中摔伤,货车司机遭遇交通事故,他们需要的不是旷日持久的劳动关系仲裁,而是即刻生效的兜底保障。当职业伤害保障成为制度性要求和行业共识后,货拉拉等平台转向服务质量、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的履行,而非‘压低用工成本’,这或许有助于促进新就业形态领域规范化发展,助力实现更加公平、安全、有尊严的劳动环境。”
兜住新就业劳动者的更多风险
“新职伤”政策为新就业劳动者筑牢了职业伤害保障的防线,然而,在灵活就业日益多元化的当下,劳动者面临的职业风险远不止于此。
顺丰同城此前发布的《骑手健康调研报告》显示,因为长时间在户外奔跑、经常上下楼等原因,容易引发骑手膝盖方面的慢性疼痛,近一半的受访骑手表示存在膝关节疼痛的情况。另有《中国卡车司机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约1/3的卡车司机患有慢性疼痛,这可能与他们长时间驾驶、缺乏身体活动以及特定的工作姿势相关。
“除了职业伤害风险外,新就业劳动者的健康风险与行驶安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货拉拉司机权益保障委员会执行督导丛海龙介绍,目前,货拉拉定期对新业态就业人员进行线下、线上的风险安全教育,向从业者推送实时预警信息,如暴雨天气减速、部分事故多发路段注意提醒等,同时还推出了“防疲劳”机制,对司机连续工作时间过长,司机端APP自动弹出休息提示,防止司机疲劳驾驶。
专家也指出,平台企业应积极完善风险预防机制,从职业健康、职业安全等多维度全方位守护新就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闻效仪表示,“企业应该拓展职业伤害预防机制。加强司机入职培训、定期开展道路安全教育、交通法规普及、防范暴力与欺诈事件等内容,将伤害‘事后补偿’前置为‘事前预防’,同时设立职业健康及心理关怀机制,关注从业者长期工作压力与健康。”
据了解,针对货车司机健康与安全问题,货拉拉与深圳职业病防治所联合开发“司机健康操”,向司机宣传颈椎、腰椎等常见职业病患的预防知识,累计参与司机超过53.5万人次。
“作为平台企业,我们需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构建起涵盖职业安全培训、健康管理、风险预警的全链条防护体系。只有为新就业劳动者兜住更多风险,每个为生活奔波的劳动者才能更有底气在风雨中笃定前行。”丛海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