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原创>>正文

财报对对碰丨国寿资产VS泰康资产:保险资管冠亚军靠啥赚钱?

2025-05-12 16:55:34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5月12日电 (李自曼)近期,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寿资产)、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泰康资产)交出2024年成绩单。两家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位居保险资管行业第一、二位。

  数据显示,2024年,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7.03亿元、62.82亿元,实现净利润38.57亿元、28.43亿元。这样的成绩背后,两家公司投资策略、资产管理情况如何?又有何异同?

  国寿资产比泰康资产多赚10亿元

  据两家公司官网披露信息,截至2024年底,国寿资产的资产管理规模为6.2万亿元,泰康资产的资产管理规模为4.2万亿元。

  近年来,国寿资产、泰康资产都曾成为行业营收规模和净利润规模冠军。

  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泰康资产连续两年为营收规模和净利润规模双指标行业第一。2023年,国寿资产的营收规模和净利润规模升至行业第一,2024年仍保持行业首位。2024年,国寿资产实现营业收入67.03亿元,同比增长27.5%;实现净利润38.57亿元,同比增长34.1%。

  2024年,泰康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排名行业第二位,实现营业收入为62.82亿元,同比增长23.1%;实现净利润为28.43亿元,同比增长36.6%。

  在营收规模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国寿资产2024年的净利润较泰康资产高出超10亿元。

  这背后,是两家公司在营业支出方面的较大差异。据2024财报,两家公司营业支出最多的是业务及管理费用,国寿资产的业务及管理费为16.67亿元,泰康资产的业务及管理费为26.61亿元,这一指标相差近10亿元。

  国寿资产在财报中指出:“业务及管理费为本集团组织和管理公司经营所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及与提供资产管理业务直接相关的各项实际支出。”

  据国寿资产财报,公司业务及管理费包含职工薪酬、物业及设备支出、使用权资产折旧及租赁利息支出、业务拓展支出、行政办公支出、其他支出。其中,职工薪酬支出11.39亿元。

  在营收构成方面,两家资管公司的主要收入均来自资产管理费。据财报,2024年,国寿资产、泰康资产的资产管理费收入分别为57.90亿元,57.55亿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86.38%、91.61%。

  两家公司的资产管理费收入来源有所差异。国寿资产的资产管理费收入的前三大来源主要是,“一对一”签订受托合同(40.97 亿元)、资产管理计划(5.19 亿元)、债权投资计划(0.88 亿元)。泰康的管理费收入的前三大来源则主要是,“一对一”签订受托合同(14.80 亿元)、企业年金(9.76 亿元)、养老金产品(9.03亿元)。

  据披露,国寿资产的“一对一”签订受托合同主要来自中国人寿集团旗下企业。泰康资产并未披露该方面的具体信息。

截图自国寿资产2024年财报

  “一对一”签订受托合同是保险资管公司为单一委托方提供定制化资产管理服务的主要方式。其核心在于通过直接谈判形成独立、个性化的合同条款,满足特定资金或项目的投资需求。

  泰康资产ROE行业排名更靠前

  ROE(Return on Equity即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保险资管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目前,已有34家保险资管公司已披露了2024年财报。中新经纬据各家公司披露数据计算,34家保险资管公司2024年平均ROE为16.63%。国寿资产的ROE水平处于中游水平,泰康资产排在第二位。据财报数据计算,2024年,国寿资产的ROE为19.70%,泰康资产的ROE为33.63%。

  在投资方面,国寿资产的投资收益领先。财报显示,国寿资产的投资收益3.91亿元,泰康资产则为1.04亿元。

  国寿资产延续稳健风格,其债券类资产占比较大。财报显示,2024年国寿资产金融投资资产约163.26亿元,其中,债券类资产合计约86.10亿元,约占金融资产的52.74%。

  泰康资产并未披露具体的投资策略。财报显示,2024年泰康资产的金融资产约75.74亿元,长期股权投资资产为4.9亿元,并未透露其他资产的具体规模。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李自曼:lizima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薛宇飞 李中元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付健青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