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专访戴斌:如何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山地旅游目的地

2019-05-20 14:19:32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20日电 (闫淑鑫)山地旅游作为一种现代旅游形式,近些年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和业界的关注。有数据显示,山地旅游在世界旅游市场中份额占比已达20%。与此同时,国内山地旅游市场也在迅速升温,逐渐成为居民休闲度假的热门方式之一。

  什么样的山地旅游产品最受游客欢迎?山地旅游开发要避开哪些雷区?如何才能打造出具有吸引力的山地旅游目的地?中新经纬客户端就上述一系列问题专访了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

  观光需求仍是市场基础需求

  山地旅游在中国可谓是由来已久。戴斌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传统,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与山地相关的休闲度假场所就此诞生。“那个时候,这些休闲度假场所仍是少数群体所能享受的,因为交通不方便,大部分老百姓依然视山为畏途。”

  而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我国山地旅游才算真正兴起。“国家开始在山地修建一些干部修养所、工人疗养院,也慢慢意识到山地可以让我们修养身心。而老百姓开始对山水有感觉,其实是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大众旅游普及后。”戴斌介绍,我国山地旅游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过去可能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现在是人人都可以分享。”

  不过,整体而言,我国山地旅游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中新经纬客户端了解到,目前,国内山地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基于生态观光的开发模式、基于森林度假的开发模式和基于运动探险的开发模式。而在戴斌看来,生态观光目前依然是我国山地旅游的基础市场。

  他指出,当前情况下,游客到山岳型景区游玩,大部分仍是以观山、看水、看风景为主。“山岳型休闲度假是我们的一个发展方向,但客观来讲,这部分市场需求目前还没有完全起来,尚处于市场导入期。”

  因此,戴斌强调,业内在开发山地旅游时,一定不能脱离基础需求、基础市场,不应盲目开发山岳型度假景区,“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山岳型度假,周边的、离客源市场比较近的山区,才适合这种开发模式。”他举例,莫干山之所以能够成为度假地,除了它的自然风光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它离客源地比较近,“从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出发,开个车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如果这个度假地是在喜马拉雅山,游客要怎么过去?”

  戴斌指出,山地旅游的开发要因地制宜,更要把握好节奏,“目前来看,观光仍是基础,所以业内需要做的是把桥修好,把路修好,让老百姓先看看热闹。”

  同时,戴斌提到,目前国内山地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一条玻璃栈桥建成后,各个景区争相模仿,“现在全国已经有241条玻璃栈桥,而且还在建。”鉴于此,戴斌建议,业内在开发山地旅游产品时,尽量覆盖到不同年龄层、不同身份的群体,同时多一些创新,避免扎堆、雷同。

  要发展,也要兼顾生态保护

  与其他旅游资源相比,山地的生态环境相对更加脆弱,如何在发展山地旅游的过程中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直是业内讨论的话题。

  对此,戴斌指出,开发山地旅游时应倡导“看山不一定要进山”的理念。他认为,旅游是一个分享的行为,而不是一个占有的行为。

  “对于一些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山区,我们没必要一定得进去才算来过,在周边转一转也是可以的。我们需要在思维观念上对游客加以引导,从而使得他们的消费及行为更加理性。”戴斌表示。

  而至于业内颇受争议的索道建设问题,戴斌认为需理性看待,“只要有人进入山区,就会带来一定影响,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影响降到最低。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当地人的权利、游客的权利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山地旅游的开发,既要反对单纯的商业导向、庸俗化取向,也要反对一些原教旨主义倾向。”

  戴斌指出,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索道建设是利大于弊的,满足了一部分老年人、残疾人及行动不便者亲山亲水的需求。“景区修建索道,只要不是在核心区,都是可以考虑的。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影响最小、破坏最小,还是需要一些专家仔细研讨找到一个最大公约数的。而对于那些生态环境及其脆弱的山区,不仅不能修建索道,必要时还需要立法保护。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戴斌说。

  三大优势助力中国山地旅游发展

  中国在发展山地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了解,我国山地面积(含高原、丘陵)达666万平方公里,在国土面积中的占比近70%,由此带来了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其中山地型自然文化遗产地、山地型国家风景名胜区、山地型5A级景区等均超过各大类景区总数的50%。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的演化,我国很多名山都是和宗教文化、文人墨宝挂钩的,比如五岳、四大佛教名山、琅琊山等。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间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又有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人们自然心向往之。”戴斌表示。

  事实上,除资源方面的优势外,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也是我国发展山地旅游的两大促进条件。

  “我国有14亿人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手里有钱了,大众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加之交通条件的改善,山地变得可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山地旅游,我国山地旅游的市场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戴斌称。

  值得一提的是,广阔的市场前景下,山地旅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重视。中新经纬客户端了解到,为推进山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山地旅游环境,2018年,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向全球发布了设立“国际山地旅游日”的倡议,确定将每年的5月29日定为“国际山地旅游日”。而今年5月29日,首个“国际山地旅游日”活动将会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

  戴斌认为,“国际山地旅游日”的设立具有三方面的意义:

  一是唤起了人们亲近山水的意识。戴斌表示,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亲近山水,喜欢在家里宅着,设立“国际山地旅游日”可以唤起他们亲近山水的意识。“国家还是希望我们的年轻人能够朝气蓬勃,亲近山水可以让我们的人格更健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文明。通过山地旅游,让更多的国民,特别是年轻人去亲近山水,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

  二是吸引了更多投资者、运营商投入山地旅游市场。戴斌指出,山地旅游市场规模庞大,“国际山地旅游日”的设立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运营商了解这个市场,从而投入相应的资源促进山地旅游发展。

  三是加强了山地旅游的国际交流。戴斌提到,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向全球发起设立“国际山地旅游日”,也为世界各地的山地旅游组织、市场参与者提供一个交流、互学习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山地旅游的国际交流。

  戴斌认为,整体而言,“国际山地旅游日”的设立,将有利于山地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国际交往和业务合作;有利于总结推广发展山地旅游的成功经验;有利于促进山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繁荣;有利于推动山地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刘虹利)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