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原创>>正文

清华大学孙茂松:人工智能会取代部分低端智力劳动者,但不可能发现牛顿定律

2024-05-24 17:06:42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5月24日电 5月23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孙茂松在北大光华度小满大模型公开课中,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影响。他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基本定位是启发、辅助人类,不会取代人类,但会取代相当部分低端智力劳动者。

  公开课上,孙茂松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背后的计算机制——大模型,也叫语言的生成模型。这个模型驱动它的机理实际上非常简单,叫“下一个词预测”。“比如当你说‘我今天早上喝了’, GPT就会让计算机猜下一个词应该是什么词。如果说‘喝了汤、喝了粥’这是合适的,‘喝了桌子’就不太行,它就靠这么一个简单的策略来驱动它这个模型的学习。”

  在讨论大模型对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影响时,孙茂松认为,大模型技术将开启人类全新的创造模式。他以让大模型写诗为例,阐述了大模型如何通过学习人类创作的规律来自动生成诗歌,大模型技术将改变人类的创作、生产方式,人类需要有判断和鉴赏能力,去挑选人工智能写的诗哪个是好的,并有能力去改写大模型生成的诗。“大模型就像是‘副驾驶’,它不太可能取代人类成为‘主驾驶’,但因为它的水平比较高,所以会挑选‘主驾驶’。如果‘主驾驶’水平不够,驾驭不住它,它就会取代相当部分的低端的智力劳动者。”

  孙茂松认为,大模型具备类比的创造能力,但是对那种0到1的创造不一定行。例如它不能发现牛顿定律,不能发现爱因斯坦的能量方程,但大模型可以从人类已有的数据去发现里面隐藏了某种模式,根据这个模式把新的东西产生出来。

  因此,大模型技术在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以新材料发现、蛋白质结构预测以及天气预报等领域为例,大模型技术已经展现出其变革性的能力。他预测,未来三年内,大模型将在通用性和垂直领域应用上取得显著进展。例如在金融领域,度小满自研的垂类大模型“轩辕”就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因为金融领域有大量的图表,一般语言模型处理图表的会受到限制,另外金融领域数字特别重要,一般模型碰到数字问题会产生幻觉,而自研模型会针对金融领域的特殊问题进行特殊设计,这也决定了垂类大模型需要有一支比较高水平的研发队伍才能做好。

  孙茂松预测,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成熟,将会出现新的商业模式。他鼓励企业和研究者探索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应用,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他认为,大模型将深刻影响教育模式,包括教育大数据分析、知识图谱构建、智能辅助教学软件开发等。同时,孙茂松教授也提醒观众,大模型技术可能带来的“幻觉现象”需要被认真对待和防范。

  “北大光华度小满大模型公开课”由度小满联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新金融中心联合推出,公开课邀请了国内多位大模型、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为AI技术从业者、大学生、科技爱好者等群体科普大模型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应用,并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对教育、就业等领域的影响。(中新经纬APP)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郑铮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