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许维鸿:如何化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2019-05-27 17:07:09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27日电 题:《许维鸿:如何化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作者 许维鸿(中证焦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髓在于经济内生性效率提升,必然伴随着对低效率产能的淘汰,金融体系也是如此。如何化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新时代金融行业如何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呢?

  一方面,市场应该常态化、坦然面对个别金融机构由于经营不善而被淘汰。2019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社会各方已经习惯于过去几年钢铁、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被淘汰,金融行业“去产能”也是一个必然发生的事情。个别产业资本通过控制金融牌照为自己融资,违背了金融的专业性和独立性,需要充分监督和规范。

  另一方面,中国现阶段不存在无法控制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也不会出现引发社会动荡的金融危机。中央政府对金融体系的控制力,并非仅仅依靠行政权力,而是基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以笔者近期对多个省份的调研发现,虽然很多地方政府的投资和消费被政策抑制,但是自下而上的民间消费升级和消费细分依然强劲。以湖南、江西等中部省份水果市场的数据为例,虽然今年以苹果为代表的很多水果价格上涨明显,但是县乡两级的消费能力和增速都让经销商惊喜而始料不及。金融行业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没有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调整,金融终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可期,可是为什么社会大众却发现金融对中小企业支持不足呢?更有甚者,中小企业普遍抱怨,规模化的商业银行对县乡两级企业的服务基本是缺失的,难以适应消费驱动的经济转型升级。这种金融服务的错配,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个别商业银行经营不善被淘汰的根本原因——“脱离群众、脱离市场、资金空转”!商业银行要发展,不能只服务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只盯着房地产信贷政策放松、靠所谓“同业通道”扩规模并粉饰风险,而是要“俯下身来”服务实体经济。

  归根到底,还是过去二十年商业银行的钱太好赚了。房地产相关企业依赖土地做抵押,各级政府依靠“增量资产货币化”的发展模式,“土地+国有”经济成了银行的“金牌客户”,信贷自然不喜欢有经营风险的中小企业。但是,几轮财政刺激计划和“保增长”投资,在房地产、地方政府平台和部分国有企业遗存了相当规模的不良贷款,商业银行不得不通过“借新还旧”维持资产负债表,很多大银行都有“空转”的货币和资产,严重降低了利率传导效率。未来几年,除了个别商业银行资不抵债退出市场,更多的商业银行需要把业务团队推向市场、用新业务化解这些“空转”货币、挤出资产“水分”,靠新模式实现转型升级。

  对于各级政府而言,同样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挑战,需要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带动本地就业;而缺乏专业智库、专业金融的产业发展格外困难。从消费增速的细分市场观察,金融服务严重不足的县域经济,恰恰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领域,需要专业的金融机构通过结构化的融资产品激发企业活力。县域政府希望引入市场化资金,为政府引导资金“加杠杆”、共同承担风险;市场化资金也需要县里通过引导基金为项目风险“加安全垫”,这无疑给金融中介带来了业务机会。通过将县域经济“小、碎、细”的项目集中管理、股权债权相结合,是金融中介对最基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最佳解决路径。

  对于省政府而言,也不宜直接用公共财政补贴产业项目;省域诸多体制内的智库,没有精力聚焦现代经济新兴产业,无法协助政府判断项目的可持续性。近期很多外向型的中小企业都面临资金、资本的困难,省级政府需要创新市场化手段提供针对性服务,需要综合利用融资租赁、股份质押、直接融资等金融手段。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是重庆、山东等省级政府通过本省股权交易中心,为已经进行股份制改造并登记托管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将政府引导基金、商业银行资金等多样化资金聘请专业化团队集中管理,针对诸如出口类企业、设施农业、装备制造等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解决更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总之,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提高各级政府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率,需要紧贴市场的现代金融服务。这无疑为商业银行转型提供了机遇,通过直接融资产品和机构组织创新,不断积累各行业和区域经济的研究能力,服务中国多层次的消费升级市场,用优质资产逐渐化解体内的不良贷款风险。(中新经纬APP)

许维鸿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编辑:熊家丽)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