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职业闭店人”闭得了店却避不了法律责任

2024-07-13 08:41:09 工人日报

  【民声】“职业闭店人”闭得了店却避不了法律责任

  动辄上万元的会员费刚交,还没去培训几次,机构就关门跑路了,并且在关门前还变更了法人及联络人。近期,一些健身房、美发店、教育培训机构等,在消费者充值会员卡后跑路、闭店进而引发消费纠纷,而乱象背后,有不少“职业闭店人”在推波助澜,谋取利益。

  所谓“职业闭店人”,是指专门帮助经营不善的公司计划好“关闭店铺、跑路”的方法,并负责“善后”工作的群体。他们在收取高额报酬后,帮机构“金蝉脱壳”,规避法律风险,包括公司法定代表人等工商信息变更,接手后续消费者维权问题的处理等等。职业闭店手段大致相同:闭店前搞一波低价促销,按债务比例赚取高额佣金;面对消费者则拖延应付,或者用注销登记的方式再次闭店,让消费者彻底维权无门。

  “职业闭店人”屡屡得手,往往正是利用许多消费者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成本维权的心理;而找无偿债能力的“职业背债人”,让原来的经营者“脱困”,也是钻了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审核门槛较低的空子。恶意闭店、“洗白”信用、转移资产……这一套操作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甚至已经涉嫌违法犯罪。如果明知经营风险出现资金链断裂,再诱导消费,卷钱跑路,则有诈骗嫌疑,应承担刑事责任,不能让其“金蝉脱壳”。

  对于预付式领域引发的消费纠纷,司法始终亮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态度。日前,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涉“职业闭店人”清算责任纠纷案件中,法院判决“职业闭店人”薛某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一判决给职业闭店行为敲响了法律警钟,也给消费者维权指引了方向。

  当然,遏制恶意闭店行为,除了发挥个案的示范意义,还要靠完善监督、规范举措和加强对不法行为的惩戒。比如,相关机构在企业法定代表人替换过程中要注意审查,加大对职业背债人的甄别力度。对于“圈钱跑路”侵犯消费者权益甚至触犯刑法的行为依法惩戒,让“职业闭店人”闭得了店,却避不了法律责任。

  斩断职业闭店这一灰黑产业链条,预付式消费纠纷的事前预防一环很关键。当前,多地在堵住漏洞、防范纠纷方面已做出探索。比如,上海、北京等地都出台条例,实行预付式资金的存款专项监管制度,杭州将预付式消费纳入立法规划。期待司法和监管举措的不断完善,让“职业闭店人”无空子可钻,消费者能安心放心消费,有底气维权。(工人日报 卢越)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董湘依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