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经济观察)中国经济仍需积极财政政策提振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 赵建华)岁至年中,半年辛劳各有所获。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水涨船高,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20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3.3%。
国库入账可观,财政收入增速超过一成,近年罕见。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增速都超过13%,这是多年来未曾出现的局面。
恢复向好的经济是财政税收之源。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说,财政收入增速超过两位数,凸显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伴随着收入增长,财政支出保持必要强度,持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3893亿元,同比增长3.9%。基本民生、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科技攻关等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说,上半年,财政收支结构整体进一步优化,财政实现可持续性,为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提供了财力保障。税收收入增长,非税收入下降,也是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财政收入质量提升的体现。
上半年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除了经济增长带动,还面临多年未曾有过的特殊因素——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消退。去年4月,中国开始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集中退税较多,财政收入基数随之拉低。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薛虓乾介绍,今年相关退税恢复常态,上半年同比少退15236亿元(占同期全国税收收入的15.3%)。受此影响,国内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长96%,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6.5%,拉高了财政收入增幅。
国内增值税收入虽然大幅增长,但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收入却在下降。今年以来,受楼市、土地市场低迷影响,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降幅较大。何代欣表示,财政支出保持刚性增长,地方财政运行呈现紧平衡,一些县区财政运行面临压力。
各种迹象表明,经济恢复的内生动力有待加强,积极的财政政策仍需加力提效。何代欣介绍,中国延续和优化实施部分阶段性的税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纾困、增强活力;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投资和公共投资,带动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上半年,税费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和重点行业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减;各地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21721亿元,建设实施了一大批惠民生、补短板、强弱项的项目。
下半年,要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综合效能。李旭红认为,要继续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基本原则,着力点聚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撬动社会投资、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使消费、投资、进出口等多个方面持续优化。通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动财政收入,缓解财政紧平衡。经济持续恢复带动财政状况持续优化。
下半年,随着留抵退税等因素的影响逐步消退,财政收入增速将回归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常态化。白彦锋认为,必须激发经济增长内在活力,才能保持财政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要用好年初确定的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继续对经济增长发挥有效支撑作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民间投资和居民大宗消费的逐步恢复创造条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