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7月26日电 题:房贷利率仍存下调空间
作者 李宇嘉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李宇嘉
近期,随着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调整,银行纷纷下调房贷利率。以楼市热度较高的广州为例,首套房贷款利率已经普遍下调至3.1%,二套房贷款利率则降至3.7%。更引人注目的是,个别外资银行为了吸引优质客户,对首套房贷款利率给予更多优惠。有的银行对于申请额度达到400万元以上的客户,给予的利率最低可以降至2.9%。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房贷利率进入“2时代”是必然的。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宣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0%调整至1.70%,这意味着商业银行从央行融资的成本有所降低,为房贷利率的下调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六大国有银行也纷纷官宣调降了存款挂牌利率,这些举措将降低银行的资金来源成本,从而为房贷利率下行打开窗口。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在贷款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而居民存款定期化的倾向也日益明显。在“资产荒”未完全缓解的挑战下,角逐房贷份额的竞争非常激烈,降低利率成为银行吸引客户的重要手段。而居民对利率的敏感性也强化了这一点。
当然,这不意味着所有的银行房贷利率都会快速进入“2时代”。不同的银行根据自身的资金来源成本、管理成本,对房贷份额的重视程度,会有不同的利率政策。随着按揭利率的下限开放,导致实际投放的按揭利率不同,银行间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这种竞争态势促使一些资金成本较低的银行,如外资银行、农商行等资金成本相对较低的银行,可能会率先进入“2时代”。目前,首套房的房贷利率普遍在3.2%左右,存款利率下降后,大部分银行房贷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房贷利率的下行,无疑会带来商品房销售的增长。一方面,直接减轻了购房者的还款压力,这是实实在在的降成本效应;另一方面,能够带来提振预期的效应,激发购房者的购买意愿,尤其是对于那些处于购房门槛边缘的刚性需求和换房需求群体。
然而,从过往经验来看,降息对房地产市场的推动作用往往更偏向于短期的交易利好,对购房的长期效应不足。要想让降息带来的正面效应在长期内显现,楼市的供需关系、房价走势、政策环境等因素都需要同步优化。
此外,考虑到2023年曾进行过一轮较大幅度降息,存量房贷利率整体下降了近200个基点,且近期的降息幅度也以10个基点为单位,说明利率的下降空间可能已经接近底部,对“降月供”的效应也并不大。
长期而言,发展房地产新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才是改善房地产基本面、拓展地产发展空间的途径。比如,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民众的基本生活质量,以稳定社会预期和增强民众获得感。此外,要更加精准地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融资、财税、土地、销售等基础性制度,为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至于新建商品房市场还有多大空间,这取决于新型城镇化能否实现“人的城镇化”,从而为房地产市场蓄力。(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