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房产>>正文

严跃进:前8月楼市“大病初愈、但仍虚弱”特点仍在

2022-09-02 11:26:44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9月2日电 题:前8月楼市“大病初愈、但仍虚弱”特点仍在

  作者 严跃进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发布的8月《百城新房成交报告》显示,2022年1-8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8532万平方米,同比增速为-44%。这意味着,当前市场交易相比2021年同期水平缩水了近四成。若将相关数据进行分解,可以看出,2022年上半年,全国百城同比增速为-48%,而7-8月份该数值为-33%。

  换而言之,7-8月份虽然数据表现不好,但依然在年初累计降幅收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只不过楼市“大病初愈、但仍虚弱”的特征还在,因此,下半年9-12月份,提振楼市交易行情的紧迫性依然很大。

  表1 全国百城1-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万平方米) 数据来源:CRIC、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

  2022年1-8月份,100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相比2021年同期水平,几乎都呈现了明显下降态势。一个例外城市是嘉峪关,其2022年市场数据表现优良,这与该城市安置房交易数据密集网签有关。此外,1-8月份,西安、成都、上海楼市交易行情不错,这与当地购房需求、购房政策调整等有关。

  表2 1-8月份城市分类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增速排序 数据来源:CRIC、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

  8月新房成交有压力

  从2022年8月单月数据来看,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389万平方米,环比下降8%,同比下降32%。8月整体呈现出“环比小降、同比降速收窄并不明显”的特征。

  2022年7-8月,房地产市场面临宏观经济压力、疫情冲击、高温气候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因此相比6月良好态势,交易数据略差。但即便是这样,该交易数值也比2022年4月份低谷期要好很多。从这个角度来讲,楼市复苏基础依然是牢固的。

  图1 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万平方米) 数据来源:CRIC、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

  从同比情况来看,基于单月成交面积同比增速数据,也可看出市场压力和变化。

  自2021年6月份以来,新房成交同比增速总体上处于持续下降、降速先扩大后收窄的态势。尤其是2022年4月出现了61%的较大降速。而5-6月份该指标又明显改善,其中6月份降速收窄至29%。但到7-8月份,降速又有所扩大,分别为33%和32%。这说明楼市复苏过程面临阻力和不确定性,仍需进一步刺激提振市场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图2 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月度成交面积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CRIC、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

  我们将研究的100个样本城市分为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8月份,27个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306万平方米,环比增速为-13%,同比增速为-37%。73个三四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083万平方米,环比增速为0%,同比增速为-25%。

  观察两类城市的行情走势,8月份略有差异,其中一二线城市降温压力要更大。至少从环比表现看,三四线城市是持平的,而一二线城市则有明显下降。这侧面说明,三四线城市此前市场复苏较为缓慢,当前政策持续释放,交易行情也不会出现过快的环比下降。

  图3 城市分类百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万平方米) 数据来源:CRIC、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

  预计全年楼市仍有W型行情

  2022年9-12月份,依然是房地产政策继续宽松、各地落实一城一策的重要节点。同时,供需两端也会积极做策略调整,包括购房预期和房企推盘策略的调整等。总体上,目前已进入到房屋销售提振的关键时期。

  从政策层面看,近期国家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提法明显增多,充分说明政策对住房消费需求提振的高度关注。房地产供需两端更要密切注意此类政策风向。

  从市场环境来看,房屋营销和交易环境有进一步改善可能。近期,一些城市积极抓住既有的宽松政策、加大房屋促销力度,也引导了购房者积极入市。包括环京环沪等一些城市,近期都出现一些积极的购房现象。

  因此,房企若在后续市场中“紧咬”提振销售业绩目标不放,楼市提振可能性依然存在,即在2022年前8月,“下行-提振-下行”的轨迹上,继续存在拉升可能,进而呈现W型走势。总体而言,当前楼市提振确实有阻力和不确定性,但楼市步入健康发展的动力依然存在。(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李惠聪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陈俊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