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平安证券钟正生:年内财政还有较大发力空间

2021-09-09 08:25:50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9日电 日前,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钟正生团队发布研报称,由于1-7月财政支出后置,年内财政还有较大发力空间。

  研报分析,2021年1-7月财政支出明显后置,年内后续月份财政支出有较大回升空间,财政发力也已在路上。但制约基建投资回升的隐性债务监管和缺少合适项目这两个因素未出现积极变化,不宜对专项债拉动基建投资抱有过高期待。

  为何财政后置?

  钟正生团队介绍,2021年赤字率和新增专项债额度都超预期,但实际财政支出并不积极。今年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的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0%、5.4%,明显低于同期两本账收入的两年平均增速4.7%、10.2%。财政后置原因:一是,上半年经济维持韧性,4月政治局会议称“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二是,财政纪律约束和国常会指出“政府杠杆率要有所降低”。政府杠杆率降低必然意味着需要控制新增政府债务规模,今年1-7月专项债发行节奏偏慢进而拖累政府性基金支出,或与此有关。

  财政何时发力?

  钟正生团队表示,财政发力已在路上。一是,在不及预期的7月经济数据公布后,国常会指出要“要针对经济运行新情况加强跨周期调节”“各地区各部门要密切跟踪经济形势变化,优化政策组合”,政策托底力度或有加码。二是,8月专项债发行提速,也是积极财政的表现之一。三是,中国基建投资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往年这些地区四季度各月基建投资额占全年比例基本平稳,因此冬季低温对基建施工的影响可能没有市场主流观点认为的那么大。但从财政发力到基建项目形成实物量需要时间,政策现在就要打“提前量”。

  财政支出有多大发力空间?

  钟正生团队指出,一是严格按预算额支出情形下,今年8-12月一般公共财政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9.6%、两年平均同比14.6%。二是,财政超收增加可支出规模情形下,按1-7月两本账收入占各自全年收入比例的季节性均值估算出全年收入,在调入资金、新增赤字、新增专项债都符合预算额时,今年8-12月两本账支出同比增长22.8%、两年平均增长21.3%。两种情形下8-12月的两本账两年平均增速都明显高于1-7月。我们认为,第一种情形即执行预算支出的概率更大。这是因为,近年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偏离度在收窄,而政府性基金有一部分资金需结转到明年初使用。

  基建投资会明显反弹吗?

  钟正生团队称,基建投资是这一轮跨周期调节和稳增长的主要抓手。由于隐性债务监管和缺少合适项目这两个导致2018年后基建投资低迷的核心因素,都没有明显好转,因此不宜对专项债拉动基建投资有过多期待。基建投资资金来源于国有预算资金(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由于专项债收支纳入到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因此专项债投资基建的部分也被纳入这里)不到两成,主要靠债务融资。而2020年城投平台有息负债增长13.0%,今年财政工作重点之一是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因此地方政府为基金项目配套融资的动力和空间均不足。“十四五”重大项目在今年解决缺现金流匹配项目的作用可能也甚微,今年专项债大概率是“发完用不完”,对实物工作量的边际贡献预计有限。

  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8月16日国常会指出“针对经济运行新情况加强跨周期调节”、“各地区各部门要密切跟踪经济走势变化,优化政策组合”,均指向跨周期调节和稳增长已经发力。无疑,基建投资是稳增长的主要抓手之一。7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量”。专项债已在今年8月加速发行,8月建筑业PMI供需两端同时回升,或表明已在加码基建投资。

  钟正生团队认为,由于1-7月财政支出后置,年内财政还有较大发力空间。若严格按照预算,今年8-12月公共财政和政府性基金两本账的合计支出将同比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14.6%,都明显高于1-7月的0.4%和1.3%。考虑到今年财政收入目标设定偏保守,1-7月公共财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的预算完成进度都明显高于往年同期,因此,今年财政大概率会超收,这将提高两本账的支出上限。

  钟正生团队还称,资管新规过渡期将结束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城投融资趋于困难且隐性债务监管没有放松,地方政府为专项债对接项目解决配套资金的动力不足。而缺少收益率与要求相匹配的项目,对基建投资形成的约束相比资金问题更紧。因此,在储备项目不足这一问题解决前,不宜对后续专项债将明显拉动基建投资抱有过高期待。(中新经纬APP)

(编辑:张猛)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