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董希淼:中国目前无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必要

2019-10-17 14:31:50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10月17日电 题:《董希淼:中国目前无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必要》

  作者 董希淼(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近期,丹麦第三大银行日德兰银行(Jyske Bank)推出年利率为-0.5%的10年期住房贷款,成为全球首个负利率贷款产品,这种有别于常规的做法引发热议。事实上,从2009年来,全球已有多国央行实施了名义负利率政策。负利率政策有利有弊,中国目前货币政策空间较大,工具丰富,并无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必要。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即本金的比率。经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假设持有货币是没有成本的,如果一个理性经济人借出货币后将收到负的利息,他会选择持有现金而不是将货币借出。由此可见,作为资金借贷成本的利率存在“零利率下限”,即名义利率不可能低于零。这是日德兰银行推出负利率贷款产品备受关注的原因,因为它冲击了经典理论假设,也有悖于人们的一般认知。

  但是,仔细分析这款产品,其实它并不是直接采用负利率。日德兰银行的负利率贷款,是一款结构性产品的组成部分,这款产品涉及银行、贷款人、机构投资者三方。其中,银行与贷款人签署贴息贷款协议并将贷款本金转给贷款人;银行再将贷款打包出售给机构投资者,将给贷款人的贴息支出转由机构投资者承担;银行再从机构投资者向贷款人支付的0.5%的贴息中,向贷款人收取0.3%的交易服务费或管理费。由此,此贷款并非真正的“负利率”贷款,而是有0.3%“正收益率”;贷款人获得的收益是0.2%,而不是真正获得0.5%的贴息。正如该行的房产经济学家所说:“我们不会直接把钱给你,但每个月你的债务减少额会高于你的还款金额。”

  不过,在丹麦负利率政策已实施多年。2012年7月,丹麦央行将存款基准利率下调至-0.2%,开始尝试负利率政策,以稳定与欧元挂钩的丹麦克朗币值。从全球范围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已有瑞典、丹麦、瑞士、日本和匈牙利等5个国家和欧洲央行实施了负利率政策。2009年7月,瑞典央行将存款利率调减至-0.25%,开始负利率政策实验,这是全球首家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央行,拉开了负利率政策的序幕。2014年6月,欧洲央行将商业银行在央行的隔夜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0.1%。这是首家实施负利率政策的主要央行。2014年12月,瑞士央行宣布,2015年2月起将银行业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至-0.25%。2016年1月,日本央行宣布引入三级存款准备金利率体系,其中第三级存款准备金适用-0.1%的利率。这是亚洲第一个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央行。2016年3月,匈牙利宣布实施负利率政策,下调隔夜存款利率至-0.05%,成为第一个实施负利率的新兴市场国家。

  对上述经济体负利率政策进行分析发现,负利率实施主要形式是三种:一是央行对存款利率实施负利率,二是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实施负利率,三是商业银行对贷款实施负利率。除此之外,主权债券收益率为负也是负利率的表现形式。如2019年8月,德国以破纪录低位的-0.11%票面利率发行30年期国债,此后连续发行多批负利率债券。目前,多国的国债到期收益率已经转为负值。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主权债务收益率为负,规模约17万亿美元。

  那么,越来越多国家实施异于常规的负利率政策,意欲何为呢?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之一,利率政策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一起,在稳定物价、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以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部分国家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影响,为刺激经济增长,多国相继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采取多种逆周期调节手段。在这些政策手段仍然难以推动经济复苏的情况下,负利率政策作为量化宽松政策的一部分,应运而生,用于刺激消费和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数据显示,瑞典、欧元区、日本和匈牙利等实施负利率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低迷、消费和投资增速慢、失业率较高是共同的挑战。当然,部分国家为减轻本国货币升值压力而实施了负利率政策,如丹麦和瑞士。

  今年以来,全球央行开启“降息大赛”,目前已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宽松行为,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从分化走向趋同。比如美国,从8月开始已经两次降息,10月降息的概率仍然较大。在新一轮宽松大潮之下,部分国家的负利率政策或将延续和扩大。但是,负利率政策也会带来宏观经济结构扭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消极作用。虽然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内外部形势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增强。但中国宏观调控空间和弹性较大,逆周期调节工具丰富,降息和降准虽然都有可能,但目前看不到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必要性。下一步,中国货币政策仍将坚持稳健的基调不变,在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等多种目标中寻求平衡。(中新经纬APP)

  董希淼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编辑:熊家丽)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