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0月25日电 题:发展规模超预期,实体经济将反哺银行业
作者 宗良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
银行业近日交出2024年“成绩单”。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总负债规模分别达到433.1万亿元和397.6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和6.4%。
我国银行业总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一,发展规模超出预期。目前,银行机构的发展方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各种不同类型、规模的银行纷纷崛起,这促使银行业的组织体系更加完善,而这也将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支持实体经济亦是机遇
“低净息差”为众多实体经济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当前,低净息差环境虽然考验着银行业的经营韧性,但调降利率也与此同时为其带来发展机遇。二者的辩证关系应当被正确认识。
表面上看,利差降低可能会影响银行的利润。然而,随着企业出口增长、业务扩张,银行的贷款业务规模也将相应增加、效益也随之增长。最终,实体经济业务扩张中所需的贷款将反哺银行业,促进银行利润增长。
根据央行数据,6月,我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2024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报告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39万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正持续提升。
为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未来大中小银行或需区分定位,各展所长。大型银行在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和服务企业“走出去”方面应加大支持力度,为大型优质公司提供并购增持贷款等服务,做好市值管理,为资本市场的稳定作出贡献。
中小银行应更加具有针对性,注重精细化发展。中小银行可以在某一个区域更加聚焦,利用熟悉当地客户特点的优势,服务中小型客户,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精细化程度,找到最契合市场的点,展现自己的竞争优势。
科技变革席卷银行业
在银行业的一系列转型升级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则是技术赋能金融服务全过程。《报告》提到,金融与人工智能有天然的契合点——AI大模型技术能够充分挖掘银行业的海量数据,而银行业具有适用AI大模型技术的丰富场景。
如今,国际上的大银行纷纷大规模投入金融科技领域,通过加大投入、并购金融科技机构或与之合作等方式实现转型。我国的银行更是紧跟科技潮流,通过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等方式,加大科技投入,重视数字化转型。
2023年年报中,近20家上市银行披露了大模型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进展。目前,AI大模型正推进我国银行业服务、营销、产品等领域的全面革新,催化“未来银行”加速到来。用好数据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或将成为银行未来发展的重点。
具体来看,银行机构可以通过数据融资为相关金融科技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及时的资金注入。银行通过分析企业的各类数据,如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用户数据等,能够准确评估企业的发展潜力和风险状况,从而为其提供数据资产质押贷款或信用贷款。这些资金可以助力企业加速技术研发进程,推出更具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产品,如智能投顾平台、区块链支付解决方案等,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
此外,银行机构还可以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客户的数字普惠金融,降低服务成本。数字普惠金融根据客户的需求和特点,为其推荐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营销的成本降了下去,精准营销的效果提了上来。
通过数字化渠道办理业务,还可以减少银行对实体网点的依赖,降低场地租赁、人员配备等运营成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在数字化转型中,银行的运营效率和营收得到大幅提升,这将更好适应未来的竞争。(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谢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