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垃圾分类变局下焚烧企业有何新动向 业内:关注前端收运

2019-11-13 07:56:33 每日经济新闻

  垃圾分类变局下焚烧企业有何新动向 业内:关注前端收运

  每经记者 宋可嘉

  自今年年初以来,有关垃圾焚烧行业的话题就热度不减,业界一方面担忧垃圾焚烧发电补贴退坡,另一方面关注垃圾分类对行业有何影响。

  11月7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国际能源署(IEA)联合主办,生物质能产业促进会承办的“2019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宝荣表示,“十四五”期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应用规模将持续增长。而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胡延国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因为垃圾焚烧具有三个属性,基础设施属性、环保属性、民生属性,将来垃圾焚烧发电补贴退坡以后,地方政府肯定会有补贴。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持续增长

  “生物质能不同于太阳能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相比,生物质能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管是哪一种利用方式,最终都要受生物质资源量的制约,也就是生物质资源的可获得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关键的瓶颈。”袁宝荣在会上指出,生活垃圾作为生物质资源中的一种,会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率提升,总的生产量逐年增加。袁宝荣预计,下一个阶段垃圾焚烧发电的发展将会有比较大的空间。

  实际上,作为国内生活垃圾处理最主流的方式,近年来,垃圾焚烧发电发展迅猛。2006年国家发改委将垃圾焚烧发电纳入生物质能发电范畴,自此垃圾发电开始享受可再生能源补贴。补贴引入后,垃圾焚烧的收入主要源自两大支柱:垃圾处理费与垃圾焚烧发电的上网电费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财政部公布的相关文件,垃圾焚烧发电补贴或将渐次退坡。在一份文件中,财政部提到:“一方面,我们拟对已有项目延续现有补贴政策;另一方面,考虑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效率低、生态效益欠佳等情况,将逐步减少新增项目纳入补贴范围的比例,引导通过垃圾处理费等市场化方式对垃圾焚烧发电产业予以支持。”

  胡延国认为,垃圾焚烧发电补贴退坡是挑战之一,对此,一方面企业要优化、提升垃圾焚烧技术,另一方面,因为垃圾焚烧具有三个属性,基础设施属性、环保属性、民生属性,将来垃圾发电补贴退坡以后,地方政府肯定会有补贴。

  而袁宝荣指出,未来垃圾焚烧发电仍有一个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展报告规划的垃圾焚烧发电两步走的发展路线图,“第一步”垃圾焚烧发电到2025年将形成4000亿元的规模现代化产业,垃圾焚烧发电处理量达2.6亿吨,相比“十三五”的1.3亿吨翻一倍。而第二步到2035年垃圾焚烧发电处理量是4.1亿吨,形成6000亿元规模的现代化产业,年均新增装机约70万千瓦。“这个结果不一定非常准确,但是大概的发展方向是不会错的。”袁宝荣说。

  末端处理企业布局前端市场

  实际上,影响末端焚烧企业的不仅仅是垃圾焚烧发电补贴,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末端处理企业开始向前端布局。

  垃圾焚烧龙头企业光大国际在今年5月便宣布集团通过注资4500万元获得山东趣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趣享)90%股权,正式进军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领域。

  而在论坛上,胡延国也介绍了欧美地区生活垃圾发电的商务模式,表达了对前端收运业务的关注。“我们了解了像惠民、卡万塔(等)几个发电企业和垃圾收运企业,他们的模式构成总结下来有几点,第一个就是垃圾收运市场的市场化,像惠民之前拥有很多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包括美国当时第二大的垃圾发电企业,之后逐步剥离了。为什么剥离呢?因为他们感觉到垃圾焚烧发电在现在的市场化环境下盈利和贡献越来越小,而他们更加专注于垃圾收运前端。”胡延国表示,以美国卡万塔纽瓦克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该项目垃圾处理服务费为每吨垃圾70美金,电费为每兆瓦15美金。

  此外,胡延国指出,随着中国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大家现在都在探讨企业进入的商业模式,而要建立这种商业模式前端一定要有付费机制,美国就是谁产生谁付费,这是它的商务基础。“中国能不能走到这一步?公民的自觉、文明行为的培养就有了法律和商务基础,这个时间比较长,但这又是我们很期待的,这是美国收运方面给我们的借鉴。”胡延国说。

  生物质能发电仍面诸多挑战

  尽管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但目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胡延国指出随着环境保护的力度逐步加大,垃圾焚烧厂也将面临执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建立最高效的能源利用制度等要求。

  “实际上这两点要求我们对下一步的发展进行思考。我们的能源是不是高效利用了?包括排污许可证制度,很多地方还要收排污费。(而)焚烧厂是排污企业还是减污企业?这个界限我们是模糊的,用什么界限判断是排污还是减污,是以硫化物还是以氮化物判别?”胡延国表示。

  此外,包括农林生物质、垃圾、沼气发电在内的生物质能发电并没有像预期所设想的那样亮眼。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清华大学副校长倪维斗表示:“生物质能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生物质能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身份’。”

  曾担任原农业部科技司司长,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教授程序对此也表示:“生物质能的绝对用量非常大,在可再生能源当中,将占到一半的份量,是一个‘被忽视的巨人’。正是政策定位的不明确,导致了生物质能发展不尽如人意。”

(编辑:熊家丽)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