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王青等:哪些因素促成10月信贷、社融超预期表现?

2023-11-14 10:52:30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1月14日电 题:哪些因素促成10月信贷、社融超预期表现?

  作者 王青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

  李晓峰 东方金诚分析师

  冯琳 东方金诚分析师

  央行公布数据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384亿,同比多增1058亿;10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85万亿,同比多增9108亿。10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9%,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

  一、10月贷款恢复同比多增,高于市场普遍预期,但票据冲量特征较为明显。

  10月新增贷款7384亿,环比大幅少增,符合季节性规律,同比多增1058亿,带动月末贷款余额增速持平上月末于10.9%。这显示,在稳增长政策发力见效,以及央行宽信用政策基调延续的背景下,当前宽信用进程正稳步推进。

  10月企业信贷偏强,是推动当月信贷同比多增的主因。不过,当月企业新增贷款结构有所恶化,票据冲量现象较为明显。数据显示,当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795亿,企业短贷负增1770亿,同比仅小幅少减73亿,而票据融资同比多增1271亿,这与月内票据利率的持续下行相印证,显示银行存在票据冲量现象。10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一方面与去年同期高基数有关,另一方面也因当前经济修复的内生动能仍需增强。

  10月居民贷款依然较弱,共计减少346亿,同比也多减166亿。结构方面,10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707亿,同比多增375亿。在楼市依然低迷背景下,10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主要受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同时,存量首套房贷降息落地,提前还贷现象缓解,也对当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有所支撑。

  二、10月社融同比大幅多增,表现超出预期,主要受政府债券融资和贷款提振,尤其是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大幅多增逾万亿;当月社融其他分项则大多同比少增或多减。

  10月新增社融1.85万亿,同比大幅多增,提振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加快至9.3%。10月社融同比多增幅度远超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主要原因是当月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大规模发行,带动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大幅多增1.28万亿,体现出比较强的政策性。

  10月社融其他分项表现各异,其中,外币贷款和信托贷款在低基数下同比有所多增,企业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委托贷款、表外票据融资同比则不同幅度少增或多减。

  三、受信贷多增、上年同期基数下沉等因素影响,10月末M2增速结束此前7个月的回落势头,而且两位数的增速水平显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整体较高。

  M2方面,10月末同比增速为10.3%,与上月末持平,结束了此前连续7个月的下行势头。一个直接原因是去年同期增速基数下行0.3个百分点,另外,10月信贷数据偏强,意味着存款派生增加,也对稳定M2增速发挥了作用。这抵消了当前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背景下,当月财政存款同比多增2300亿对M2增速的下拉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当前M2增速的绝对水平达到两位数,明显高于名义GDP增速,显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较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整体较高。

  10月末M1增速为1.9%,较上月末下滑0.2个百分点。在上年同期基数偏低背景下,当前M1增速持续低位下行,主要原因是当前房地产市场整体上仍处于调整阶段——历史数据显示,M1增速与房地产市场景气状态高度相关。另外,偏低的M1增速也显示当前企业存款活化水平较低。这也是当前稳增长政策还需要持续发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10月末M2增速处于较高水平,和M1增速的“剪刀差”为8.4个百分点。当前亟需通过有效刺激内需、提振实体经济活跃度,特别是推动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等方式,提振经济内生增长动能。

  整体上看,在8月政策性降息、9月全面降准相继落地,10月特殊再融资债券大规模发行,稳增长、防风险政策持续发力背景下,10月新增信贷、社融规模超出市场预期。这意味着自8月开启的宽信用进程正在延续。近期整体偏强的金融数据将推动四季度经济延续回升向好势头。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每一轮稳增长过程,金融数据都会先行发力。

  展望未来,接下来货币政策将推动宽信用进程一直持续到年底,11月新发放信贷和新增社融都会处于较高水平。其中11月增发1万亿国债将开闸发行,将推动新增社融继续同比多增。不过需要指出的,10月特殊再融资债券大规模发行,其中一部分会用来置换以存量贷款形式存在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由于新增贷款是当月新发放贷款减去当月贷款偿还,由此,这一因素有可能会影响11月和12月的新增贷款数据。(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郭晋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