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财经|首席面对面】近日,“30亿量化跑路”风波持续发酵,除华软新动力外,多家信托机构也被曝疑似“踩雷”。此次事件暴露哪些问题?投资者在选择私募产品时如何规避风险?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指出,私募基金跑路事件并非个案,过去还存在私募跑路并且涉及诈骗风波等各类事件,而类似事件从管理层角度看,其实它很难真正意义上遏制跑路问题。一方面,机构会特意采取各种手段把钱转出去,形成所谓的跑路;另一方面可能是投资失败,以它现有的基本情况无法赔付,也容易引发跑路事件。
张翠霞表示,从监管的推动来讲,倾向于做几方面工作。首先是要在备案时严格审核其资质,审核它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以及其资本金的保障性等。其次,对于不具有备案资质的企业或者已经出现亏损的企业,应当与其加强沟通,避免出现“狗急跳墙”的行为。
张翠霞提示,“普通投资者更要审慎选择私募基金,无论是量化还是其他的私募产品,都需要了解私募机构是否依法依规注册,同时看它是否在依法的基金合同账户中进行推进。此外,投资者还要关注其是否有对应的机构进行监管,以及投资范围或者投资取向是否在依法依规推进,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以避免踩雷风险。”(记者 董湘依 制作 余坤航 宅男财经出品)(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yukunhang@chinanews.com.cn)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