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田轩:以制度创新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11-17 09:32:47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1月17日电 (张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既是应对国内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外部压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选择。”在第九届雄安新区投融资发展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在发表主旨演讲时作出上述表述。

  田轩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而创新具有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等特征,传统金融体系和治理机制难以有效支撑。为此,必须构建与之匹配的制度环境。

  第一,应营造鼓励探索、包容试错的社会环境。创新往往源于对既有路径的突破,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有助于激发原创性成果的涌现。

  第二,需优化创业投资生态体系。当前我国创投资金来源以政府引导基金等为主,在现行考核机制下,更倾向于支持成熟期项目,对早期、小型及长周期项目的覆盖仍有不足。建议推动企业风险投资(CVC)等多元化资本形式发展,借助产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协同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具耐心的资本支持。

  第三,资本市场制度设计应更好适配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规律。二级市场不宜过度强调短期表现。可通过差异化表决权安排(如AB股)、董事会任期交错机制、合理控制交易频率等方式,降低企业面临的短期业绩压力,帮助管理层聚焦长期技术积累。同时,鼓励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持续完善市场化法治保障体系。健全的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高效的知识产权制度以及对创业失败的合理容错安排,是激发微观主体创新活力的重要基础。可进一步研究建立个人债务重整机制,为诚实守信但遭遇经营困难的创业者提供重新出发的机会。

  第五,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可预期性至关重要。研究表明,相较于政策的具体方向,政策的稳定性对企业的长期决策影响更为显著。清晰、一致的制度环境有助于增强市场主体信心,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坚实支撑。

  田轩总结道,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关键不在资金多寡,而在制度设计是否契合创新规律。唯有通过文化、组织、市场与法治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为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宋亚芬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张嘉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