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中国航信:为中国民航“干支通、全网联”提供数据支撑

2025-11-21 14:13:08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1月21日电 (陈俊明)“‘民航中转服务能力发布系统’是中国航信为落实民航局“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服务体系建设重要工作部署,打造的重要数字基础设施。该系统将整合全国机场、航司的中转服务资源,集中发布最短衔接时间、行李直挂范围、中转权益等信息,让旅客购票前即可清晰知晓中转保障能力。”中国航信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20日,由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航信)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昆明机场)联合主办的“民航中转服务能力发布系统”发布会暨“干支通、全网联”建设成果研讨会举行。

  全国民航一张网

  “民航中转服务能力发布系统的核心使命,就是要解决‘联而不通’的行业痛点。”上述负责人表示,还记得几年前,跨航司中转的旅客仍面临重复值机、行李二次托运、多次安检的困扰,干支航线衔接不畅也制约了偏远地区的出行便利。

  据介绍,过去中转服务涉及多家航司、多个机场,各家的服务能力、标准和开放条件各不相同,像一个个“信息孤岛”,阻碍了高效、全国互联中转网络的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资源的高效配置与行业整体效能的提升。

  中国航信打造的民航中转服务能力发布系统,以“整合资源、规范标准、验证真伪、支撑监管”为核心定位,构建起四大核心功能模块:一是作为资源汇聚中心,系统全面整合分散在各单位的中转服务资源,打破信息孤岛;二是作为服务发布平台,推动中转服务信息的标准化、透明化呈现,统一数据格式与描述规范;三是作为能力验证枢纽,通过多重机制保障服务能力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夯实合作基础;四是作为监管数据底座,为行业治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与科学的决策依据,填补监管空白。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该系统打通了数据壁垒,整合离港、订座等核心系统,构建起“一次值机、行李直挂”的智慧中枢,累计服务2.2亿中转旅客,6306万人实现“一次值机”,6158万件行李无需中途提取。该系统还推动255家机场签署合作协议,7家试点机场中转旅客量连年大幅增长,实现从“被动保障”到“主动服务”的转型。

  民航中转服务能力发布系统聚焦“信息透明化、流程线上化、能力产品化、决策数据化”四大目标,有针对性解决跨航司中转业务场景中转协作对接问题,搭建起机场间协作的沟通桥梁,为“全国民航一张网”建设筑牢数字根基。

  消费新动能

  民航中转服务能力发布系统不仅能促进民航行业互联互通,还能培育新的消费点。

  中国航信相关负责人介绍称,通过“中转旅客服务通”小程序串联航空与区域经济,近280万用户注册使用,172万单权益核销见证着“中转+”的消费新动能。今年,在民航局运输司的指导下,公司联合民航局清算中心推出中转逾重托运行李“一次支付、实时清分、全程保障”新模式,将系统服务费从8元降至最高2元,降低行业成本,助力行李直挂全流程贯通。

  资料显示,中国航信是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是专业从事航空运输旅游信息服务的大型国有独资高科技企业。作为中国航空旅游业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主导供应商,中国航信所运营的信息系统被列为国务院监管的八大重点系统之一。该公司是全球第三大GDS(航空旅游分销系统提供商),拥有全球最大的BSP数据处理中心,构建起了支撑民航信息化发展的订座、离港、分销、结算四大商务信息系统。

  对未来发展,中国航信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加快中转逾重托运行李保障新模式试点落地,完成系统优化升级,助力各主体间实现全流程行李直挂。二是持续扩大中转平台服务覆盖面,提升中转平台使用深度,让更多偏远地区受益于航空网络的通达性。三是构筑“中转+”生态圈,融合更多旅游、餐饮、休闲等非航服务,共同扩大民航旅客增量消费。

  “该系统最终目标是支撑起一个“开放、协同、智能”的中转服务生态,让中国民航“干支通、全网联”的战略蓝图,转化为旅客手中更丰富的航线选择,和在全国任何机场都能享受到的一致、顺畅的中转体验。”该负责人说。(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董文博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