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股市>>正文

中银国际闯关发审委:昔日投行贵族借势突围

2019-11-26 07:22:13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银国际闯关发审委:昔日投行贵族借势突围

  中银国际作为昔日的“投行贵族”,如今亦需在其他业务领域发起转型,因此不排除其在上市后可能会通过兼并整合等方式进一步实现后续发展。

  又一家券商股来到了IPO考场门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证监会获悉,包括中银国际在内的6家公司将在11月28日正式上会。

  多位投行人士分析称,作为持牌券商,中银国际IPO前夕往往会与监管有较好沟通,因此其顺利过会仍然是大概率事件,这也意味着中银国际有望继华林、红塔等券商后的又一家新券商股。

  记者发现,虽然中银国际普遍认定为中国银行旗下机构,也与中国银行共享品牌和CI等标识,但在中银国际的招股书申报稿中,其被描述为“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情形,而其IPO的独立性无疑也成为市场关注的考量之一。

  亦有分析人士认为,中银国际作为昔日的“投行贵族”,如今亦需在其他业务领域发起转型,因此不排除其在上市后可能会通过兼并整合等方式进一步实现后续发展。

  IPO上会在即

  从行业角度对比来看,中银国际近年来的业绩相对较为稳定。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中银国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8.30亿元、30.68亿元、27.55亿元和15.07亿元;同期归母公司净利润则分别为10.66亿元、10.69亿元、7.06亿元和5.04亿元。

  在股权结构上,持股超过5%以上的股东分别为中银国际控股、中石油资本、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云南投资控股与江西铜业,其中中银国际控股的持股比例达37.14%,而中银国际控股则是中国银行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根据招股书的发行人情况介绍,中银国际为无实控人状态。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控股股东是持有股本占比超过50%以上的股东,或不足50%仍然能够依其所持股份享有重大影响的股东。

  “中银国际一直被视为中国银行旗下机构,中银国际、中国银行历史上本身存在一些内部的人事任命调转的。”一位接近中银国际人士表示,“但从名义来看,中银国际的确也能够满足无控股股东和实控人的认定,因为中银控股的比例还不到40%,而且如果能够证明公司的治理过程中并未完全被中银控股所决定,那么也可认定为无实控人和控股股东。”

  但在具体的业务关联上,中银国际仍然无法完全与中国银行摘清关系。例如在中银国际的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中,来自中国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达70%至80%。

  对此,证监会也要求中银国际解释与中国银行在这方面的关联交易问题,说明双方发生交易的合理性、定价公允性,公司主要业务是否存在依赖中国银行,是否影响公司业务独立性等事项。

  此外,中银国际存在租赁中国银行及关联方房产的情况、使用中国银行相关商标的情况也曾被证监会要求补充披露相关交易是否对中银国际独立性和资产完整性存在影响。

  “中银的品牌其实某种程度上也被中银国际所共享了,这个过程中市场难免有关于独立性的质疑。”一位接近中银国际的投行人士坦言。

  但在其看来,中银国际的过会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银行、券商这些持牌机构在IPO申报之前往往就会和监管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论证,所以通常申报能被受理,往往问题不大。”上述投行人士表示,“中银国际的成功过会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扩张方向待考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伴随着IPO发审常态化以及潜在大型项目的纷纷上市,中银国际作为老牌投行的市场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中银国际以做央企、银行等大项目著称的,但很多大项目都已经上市了,中银国际的这个优势很快变得无的放矢。”

  中银国际参与的大项目或明星项目的确较多,例如近年来在中国通号(688009.SH)、江苏银行(600919.SH)、迈瑞医疗(300760.SZ)等明星企业中,中银国际都作为联合主承销商参与其中。

  而自中银国际成立以来,参与的50亿元以上项目就多达11只,其中超过百亿的项目有5只,分别为中国中铁(601390.SH)、兴业银行(601166.SH)、中国电建(601669.SH)、中国一重(601106.SH)和中国通号。

  但从项目的绝对数来看,中银国际逐渐落后于中金、中信、建投等强于投行业务的券商。

  以IPO项目为例,中银国际近年来的投行项目的确在减少。据Wind统计,近5年来(2014年11月26日至2019年11月25日)中银国际担任承销商的项目只有12个,而其中独立承销的项目仅有8个。

  与之对应的是,如今的中银国际的收入结构更像是一家传统券商,据其2018年年报,其证券经济业务收入占比高达48.43%,资管业务收入占比达31.46%,而投行业务占比仅为6.97%。

  “中银国际有可能突破的一个业务点是国际化业务,比如将优秀的海外机构投资者介绍进入境内市场。”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券商分析师表示,“目前资本市场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进度正在提速,站在中国银行母行的基础上,中银国际有可能会在国际业务上拥有更大的资源禀赋。”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中银国际完成上市后,有可能通过上市平台进行行业整合,以此补足自身在其他业务领域的短板。

  “中银国际的‘人设’其实早年就是投行业务,这点和中金公司是类似的,但中金公司通过收购中投证券,并整合为中金财富进行了一些补短板的不足,但目前在中银国际上还没有看到相应举措。”前述券商非银分析师指出,“当然,不排除中银国际在上市后通过补充资本能力等动作掀起新的整合。”

  李维,左静仪 北京报道

(编辑:熊思怡)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