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保险业投资端承压,新产品预定利率或普降

2019-11-28 13:41:34 长沙晚报

  监管喊停,4.025%年金险恐成绝唱

  保险业投资端承压,新产品预定利率或普降

  “4.025%年金险将退出历史舞台,3.5%将成为主流”“再见预定利率4.025%年金险,最后限额1亿元,且买且珍惜”……日前,市民李先生向记者反映,自11月以来,一些保险代理人及经纪人强推4.025%的年金险,他感兴趣的同时担忧这类年金险产品是否有风险。

  这边厢,营销人员高喊抓紧“上车”,那边厢,监管部门紧急提醒防范利差损风险。8月30日,银保监会出台正式文件,将年金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从4.025%下调至3.5%。11月12日,多位参会的中小险企的总精算师透露,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于近期组织召开了风险提示约谈会,希望及时停售定价利率为4.025%的年金产品。缘何监管部门“喊停”4.025%年金险?在低利率的环境下,险企将面临怎样的挑战?近日,记者展开了一番调查。

  高收益刹车,多家险企叫停4.025%年金险

  年初业内就传出消息,对于一些预定利率4.025%的养老年金险,监管部门已不予备案。如今,关于高利率年金险的去留,监管已下定论。8月30日,银保监会印发通知,对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签发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将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由年复利4.02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调整为年复利3.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

  事实上,一些保险公司近期正在限售或停售相关产品。日前,记者从官方获悉,信美相互的互信一生产品的入口已在11月22日关闭,后续能否再次开放暂未确定。与此同时,华夏人寿的部分产品已停止录入。

  缘何监管定调下调人身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对此,银保监会回应,未来保险业投资端面临一定压力,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利差损风险,有必要适当下调现行评估利率。记者梳理资料也发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保险公司就尝到过高利率保险产品带来的利差损“苦果”。由于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风暴来袭,在此后3年多时间里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从最高的10.98%直接降至2.25%,到2002年该利率已跌至1.98%。而有保险公司这一时期销售的年金产品预定利率甚至高达10%,由此为一些险资带来的年金险亏损问题延续至今。

  再掀炒停潮,但年金险产品“收益+保障”优势仍存

  与此同时,各类此前最高预定利率为4.025%的产品也随着代理人的信息发布,在朋友圈掀起了“炒停”热潮,各种“福利倒计时”“薅最后的羊毛”等销售话术层出不穷。近日,记者以客户身份走访了长沙多家银行了解到,部分险企正在抢抓4.025%年金险销售最后时机。记者综合各行银行理财经理透露的信息得知,此类产品将在12月10日、15日或者随时停售。

  此次人身险产品利率下调,对投保人的影响有多大?有代理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投资50万元本金、投资期限15年为例,年复利4.025%时,15年到期后的投资本息总额为90.37万元,其中40.37万元为投资收益。若年复利调整为3.5%,15年到期后的投资本息总额为83.77万元,投资收益为33.77万元,与利率调整前相比,到期投资收益减少了约6.6万元。

  “虽然利率下调了,但年金保险在投资市场上依然优势明显。”湖南人保寿险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投资50万元本金、投资期限15年为例,若购买年金保险后按预定利率3.5%计算,到期后投资收益为33.77万元。如果把这一收益水平对应银行理财的话,产品年化收益率需达到4.5%才能满足同样的收益水平。而目前,市面上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4.0%之下。“退一步来说,相比单纯的投资,年金保险提供的是‘投资+保险’的多重保障。”

  利率3.5%封顶,2020年人身险业开门红或承压

  自监管严厉打击中短存续期产品、叫停相关万能险等险种后,各大险企开始向保障型业务转型,其中长期年金险产品成为险企扩充保费规模的主力,也是“开门红”的主打产品。

  在2019年开门红期间,顶格利率4.025%的年金产品也成为险企营销中的重要杀手锏。同样,在2020年“开门红”产品中,中国人寿、太保寿险等推出的主力年金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也基本都是3.5%。

  随着高利率年金保险即将落幕,对于2020年“开门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确定保费收入会一定下降,但至少对行业保费收入增长形成一定压力。有保险公司高管表示,如果此前一些中小险企依靠高利率年金保险开拓市场,相关保费收入在其业务中占比较大,那么对于2020年“开门红”,这些公司可能受影响较大。

  此外,多位保险专家提醒,在“开门红”活动期间,有的保险销售员为冲业绩,以“限时限量”“产品打折”等概念诱导消费者冲动消费;也有的销售人员为获得公司高额奖励,夸大产品宣传。对此,消费者应谨防风险,合理选择保险产品。

  记者 刘琼萍

(编辑:熊思怡)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