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稳就业”交出高分答卷,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何依然聚焦

2019-12-05 09:17:29 国是直通车

  “稳就业”交出高分答卷,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何依然聚焦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多措并举做好稳就业工作,要求大力支持灵活就业。

  李克强指出,今年中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全年就业预期目标提前实现。

  中新社发 仲雁铭 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前10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稳就业”提前交出高分“答卷”。

  “稳就业”何以交出高分“成绩单”

  除了提前实现全年就业目标,更值得关注的是,10月份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仅为5.1%,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

  在国内外复杂的背景下,中国提前提前两个月实现全年就业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还控制在预期目标之下,实属不易。

  “就业稳中有进,侧面反映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看来,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现在的数据很明显,政府在就业方面下了大功夫。

  就业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今年交出的高分就业“成绩单”,首先得益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速达到6.2%,增速相对往年虽放缓,但也在合理区间,在GDP高总量的背景下,GDP增速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绝对增量也是巨大的增幅。

  而据官方相关测算,6.2%的增长率,意味着经济增长至少为中国带来了超过1200万个就业岗位。这是中国就业稳定的最大“靠山”。

  这份“成绩单”还得益于政策红利推动。政府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多项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从减税降费到放管服改革,从支持银行融资到优化营商环境,系列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的措施,给中小企业吃下“定心丸”,也解决了大量就业岗位。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返还失业保险275亿元人民币,累计减收社保费2725亿元,预计全年释放政策红利超过3800亿元。

  这份“成绩单”更得益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创新创业活力四射,新业态、新模式的层出不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为1.91亿个,占全年总就业人数的24.6%,新业态就业人数的增速大大高于同期全国总就业规模增速。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看来,新业态、新模式是稳定就业的强大动能。在互联网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理念转变下,服务型消费正在快速崛起,外卖小哥、快递员、代驾、网店店主等服务型职业的需求愈发加大。

  “灵活就业”成就业新增长点

  但李克强总理并不讳言,当前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稳就业压力加大。要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完善促就业举措。

  长远看,中国的稳就业仍需继续发力,不能掉以轻心。中国劳动学会特约研究员苏海南指出,当前中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存在“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而且,在外贸受到外部不确定性的冲击,以及低端产业对外转移的影响下,就业压力不容小觑。

  在这次会议上,李克强明确指出接下来“稳就业”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求各地出台更多支持新增就业岗位的措施,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深入推进“双创”,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对农民工回乡首次创业,地方可给予一次性资金支持。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围绕民生“短板”拓展公益性岗位。

  “灵活就业”一般是指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包括没有雇工的个体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比如从事社区便民服务、家政服务等各种临时性劳务人员。

  一般而言,随着经济增速下降,失业数量会上升。但这也并不是绝对,如果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出现其他拉动就业的积极因素,那么即便增速下滑,就业规模也不一定会同步下降。

  “目前看,中国灵活就业的迅速扩大,是当前稳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丽宾表示,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加快发展,对中国就业的贡献越来越大,推动灵活就业人数占比不断攀升。

  这或许就是李克强把“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放在“稳就业”的诸多措施最先位置的用意所在。

  新增就业,意味着就要想方设法“造”岗位、增加岗位。因此,李克强总理在会上再次强调推进“双创”,尤其是支持农民工回乡首次创业。在经济提速换挡关键期,只有凭借产业结构不断调优,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才能拓展更大的就业空间。

  李克强还指出,要大力援企稳岗。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及职工在岗培训补贴政策延续1年。李克强在会上还强调,要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

  盘和林认为,“强技”是就业稳定的关键办法。当前,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当一部分劳动者的技能无法适应企业升级之后对劳动力的要求,就会造成结构性失业。对于这部分有意愿但能力欠缺的失业群体,国家应该出台了一系列“强技”政策,并鼓励职业技能学院在校内开展企业用工的“定制式”培养,减轻企业人才培养负担。

(编辑:熊家丽)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