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原创>>正文

这届年轻人,享受在海底捞“发疯”

2023-12-05 10:21:19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2月5日电 最近的这届年轻人,流行去海底捞观摩科目三。

  怎么,海底捞家大业大,这是开始进军驾校了吗?千万别误会,此“科目三”非彼“科目三”。

  “科目三”指的是一种最近流行起来的舞蹈,起初在社交媒体平台流传甚广,后海底捞某门店服务员“一跳成名”。海底捞在午餐及晚餐的高峰时段会安排服务员进行表演。

  这是继抻面、变脸、生日歌之后,海底捞“演艺团队”的又一次整活演艺团队向娱乐圈迈的最大一步。有不少表演“科目三”的小哥哥小姐姐已经在社交平台风生水起,有不少网友笑称:“舞蹈生们的就业门路又多了一条。”

  科目三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

  01

  年轻人的“发疯哲学”这世界哪儿有不疯的

  科目三魔性舞蹈,乍看上去,令人不知所措。

  平举、斜举、交叉手、转拳,脚下则是左右脚的交替点步,怎么看怎么像风风火火了几十年的广播体操的“社会版”。

  久看之下,令人沉溺其中。

  魔性的音乐节拍搭配上行云流水的摇摆,竟然有几分曾经风靡亚洲的“宅系舞蹈”的神韵。

  好家伙,曾经对它有多嗤之以鼻,如今对它就有多恨不得逐帧分解学习。

  驻足观赏只是第一步,举起手机、挥手打call甚至是加入共舞则把氛围感拉满。当人们终于发现“科目三”有点意思的时候,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突然理解了这届年轻人究竟为什么“发疯”。

  这届年轻人究竟是什么时候“疯”的,谁也说不清。

  或许是从年初的报复式“特种兵旅行”开始,曾经旅行是为了沉浸在景色或人文之中,而今的旅行则是沉浸在“在路上”本身,极限48小时打卡12个景点,不是为了报复谁,而是通过耗尽最后一丝一毫的精力,享受跋山涉水。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追问旅行的意义。

  或许是从年中的“多巴胺穿搭”开始,火龙果叠加凤梨的配色,你说它是多巴胺就没人敢说它是红绿灯。这种炫目多彩的穿搭或许不是为了真正的“好看”,毕竟时尚圈的“好看”常常与平静的颜色相关,比如莫兰迪色系,而是为了尝试一种色彩的极限,最终的目标一定是让人惊掉下巴的“圣诞树”。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追问时尚的意义。

  或许发生得更早,早到“疯狂星期四文学”和“发疯文学”发酵之时,所有的胡言乱语疯言疯语都不是真的为了表达什么,而是一种疯狂输出的快感。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追问语言的意义。

  当然,“发疯”的小高潮来自过万圣节的上海人,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可以通过扮演、模仿而“发疯”的日子,没有人会追问“这英”究竟会不会靠着模仿那英而进军娱乐圈,也没人会问划着船出场的“安陵容”为何不高歌一曲或来一场冰嬉。在这个过程中,“为什么”从来不是重点。

  就像海底捞“科目三”引起的一场全民“发疯”,舞蹈究竟是不是土味、科目三究竟能火多久,鲜有人追问。因为,每一场“发疯”,图的不过是瞬间的情绪宣泄,暂时地取悦自己。

  质疑发疯、理解发疯、最终加入发疯,这条路径让人不禁长舒一口气:既然日子不会总一帆风顺,那么人就总有选择“发疯”的自由。

  02

  科目三,到底是怎么火的

  海底捞“科目三”的爆火,并不全然是一个无厘头无意义的现象。

  科目三其实源于广西民俗,在广西,科目一指的是唱山歌,科目二指的是嗦米粉,科目三则是跳一套丝滑的舞蹈,这对拥有不少少数民族的广西而言是几乎人人都知道的“寻常技能”。

  从去年开始,“科目三”就在网络上引起过一波波小高潮,当这支“网红舞蹈”被搬到了具有热搜体质的海底捞门店,有博主恰巧在海底捞跳了一段“科目三”,在短视频平台人传人的发酵之下,便才形成了如今的狂欢。

  截至目前,话题#科目三舞蹈在抖音已经有72.3亿次的播放量,再加上#广西科目三、#海底捞科目三等话题,播放量早已破百亿。

  如果说上海万圣节只是区域性的“发疯”,那么科目三则是一场全民的“发疯”,或许有多少家海底捞,就有多少个科目三斗舞场。

  科目三的火爆,根源在于“发疯”在这个时代拥有了难能可贵的重要性。

  “发疯”,是人们的精神避难所。

  上班时需要严肃、端着的小杨,私下里竟然是个段子创作者。他每天最松弛的时光是下班后跟好友们在微信群里讲“废话”,虽然聊的都是芝麻大点的小事,但他常常金句频出,颇有“针砭时弊”的气势。由此,还时不常就编纂个段子发在群里,而他的好友们则用同样的方式作回应。

  这种用金句说废话的方式,在小杨看来是他的“发疯时刻”,与其说是为了找到人生的另一面,不如说是找到精神的避难所,与逼仄的日常生活作出反差。

  “发疯”,也是情绪的源泉。

  这几年,“情绪价值”成为了继“松弛感”之后人们又一精神追求。情绪价值可以由别人给予自己,当然,更多时候需要自己给予自己。对上班族至浩而言,虽然工作也有给予自己成就感和成长的时刻,但同样也有不少至暗时刻让人心灰意冷,顿觉赚的不过是一笔“窝囊费”。

  每当情绪失衡的时候,他就会尝试做一些疯狂的事,比如去坐过山车,在上面大喊大叫,去发泄屋,用沙包来寄托情绪。当负面情绪找到了出口,正面情绪才有机可乘。情绪的缸子或许只有那么一点大,“发疯”其实是一个清洗缸子的过程,疯完了,也就不会再继续内耗。

  “发疯”,更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抵抗。

  对金燕来说,不开心的时候常常会来海底捞,她所图的不止于胃的满足,而是精神的满足。吃什么或许没有那么重要,她最重要的任务是去抓过生日的人,然后加入海底捞服务员的队伍一起唱生日歌。

  根本就不认识对方,却卖力气地表达祝福,一顿饭生日歌唱了五场,而牛肉粒番茄汤才只喝了三碗。日常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快乐的时刻,用那些“远离日常生活”的事件,去抵抗枯燥和忧郁,才是“发疯”的终极奥义。

  03

  发疯,不过是锦上添花

  能让人们在“科目三”里“发疯”,当然少不了海底捞的“包容纵容”,吃饭其实对国人而言,从来都不只是果腹那么简单,餐桌可以是“谈判的角斗场”,自然也可以是“情绪的伊甸园”。

  其实,在“科目三”里发疯,只是海底捞的提供的价值之一。

  今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演唱会专线”,夜深人静,酣畅淋漓之后饥肠辘辘,这时候海底捞在演唱会散场的位置等着“捞人”,有消费者表示,凭这,就该吃海底捞。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么?“唯有美食与热爱不可辜负”,美餐过后,狂欢现场从演唱会现场转移到了海底捞夜场,所以网友亲切地称海底捞是“演唱会第二现场”,在海底捞,顾客的快乐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和燃烧。

  其实,归根到底,“发疯”是短暂的,有秩序的日常才是常态。就像人们提到海底捞的时候,想到的总是它的服务、食材和口味,茶余饭后才是那些“疯狂事”。

  对海底捞而言,在满足消费者更多元的需求、提供好的用餐体验的基础之上,“发疯”本就是件锦上添花的事。

  如果你看过美食纪录片,你一定不难发现,好的饭菜往往是一时的快乐,而饭菜吃到最后品的是情绪,质疑情绪、理解情绪、创造情绪,在满足情绪这件事上,海底捞是具有“同理心”的。

  在短视频平台曾经流传这样一句台词:“当然要记录啊,他又不是永远都这么无忧无虑。”放在今天在自媒体传播下“科目三”的狂欢中似乎也同样适用——当然要记录啊,他又不是永远都有机会“发疯”。(中新经纬APP)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秦志伟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