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3月2日电 (马静)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首次履新全国政协委员的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带来了两份提案,其中之一是《关于探索中国特色低碳发展路径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 来源:普华永道供图
赵柏基表示,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相继发布,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顶层设计,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其中的挑战。
他提到了三方面的挑战。第一,碳排放信息强制披露、碳排放核算鉴证等制度尚未完善,缺乏稳定、长效、系统的全国性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第二,“双碳”工作目前主要由政府主导,各类市场主体高度依赖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参与碳减排的内生动力不足。第三,“双碳”目标正带动中国传统经济模式和产业格局的重构,亟需构建符合绿色转型发展新要求的“双碳”配套服务支撑体系。
对此,赵柏基建议,首先要健全碳信息强制披露制度,加快建设统一透明的碳排放管理体系。他提到,近年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制定者逐步出台强制性手段要求企业披露环境信息和碳信息,而中国证监会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现仍以自愿为主,且尚未有统一的碳信息披露框架。
赵柏基认为,可以考虑逐步加强重点行业强制性碳披露义务,并借鉴国际主流气候信息披露框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信息的地位和作用,使碳信息披露工作有制可依、有法可依。同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此外,也可以为碳排放数据引入第三方鉴证制度,建立碳信息披露监督机制。
“其次要建圈强链,数字赋能,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转型。”赵柏基还建议,可以围绕产业链“链主”构筑绿色产业生态。支持产出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链主”企业通过绿色生产、绿色伙伴式供应商管理等措施,推动上下游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积极减碳;鼓励“链主”企业主动开展产品碳足迹盘查和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建立碳足迹追踪分析系统,为下游产品提供碳足迹清单数据库,带动重点行业全产业链环境绩效的提升。
他还强调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协助传统高碳产业绿色转型。比如围绕能源等重点行业的绿色转型需求,基于其终端感知数据,建立能源使用场景虚拟化模型,实现对能耗状态的实时监测、诊断和调控。在生产制造环节,通过数字化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助力单一企业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的设备运维、生产控制和运营管理;建立行业内要素和产能数字化共享平台机制,推动资源高效流转,减少碳排放。
此外,赵柏基还建议打造配套“双碳”服务支撑体系,包括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服务、加强“双碳”人才培养等措施。在人才培养方面,他提到,可以依托行业领军企业和智库机构,通过定期实习、联合培养、定向就业等方式,从低碳理论、创新技术、碳指标核算交易、投融资等方面系统培养复合型“双碳”专业人才。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马静,邮箱:maji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