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财眼观两会】曹仁贤代表:建议尽快确定燃料电池并网电价形成机制
中新经纬 | 2023-03-06 12:21:22

  中新经纬3月6日电 题:建议尽快确定燃料电池并网电价形成机制

  作者 曹仁贤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

  自国家“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占比不断提高。但由于自身的波动性、间歇性特点,以及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与能源消纳在空间、时间上的不均衡,可再生能源的长期发展受到了一些制约。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能与氢能可共同作为绿色能源的终端形态,电氢、氢电耦合是未来能源创新发展的一种路径。氢储能具有大规模、长周期、清洁低碳、便于存放的优势,可实现与电能的相互转换,对可再生能源消纳、灰氢综合利用、电力系统稳定、移动电源供电以及分布式能源发电都具有重要作用。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具有无污染、无噪音、无排放等优点,可以将氢能转化为电能馈入电网,也可以作为用户的自备微型电厂。燃料电池发电将对中国深度脱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目前燃料电池并网发电的技术还不成熟,政策尚未出台,燃料电池发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传统煤电上网发电存在较大差异,当前技术主要用于车辆等移动场合。现有的新能源并网发电政策也不适用于燃料电池发电。此外,中国燃料电池产业仍处于早期示范阶段,缺少商业化应用。氢气制备、储运、配送及应用环节成本较高,燃料电池材料耐久性、系统效率和成本也有待进一步改善,现阶段燃料电池并网发电无经济性可言。

  因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尽快制定燃料电池并网发电管理制度。

  中国燃料电池发电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政策端多集中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对发电并网领域关注较少。目前燃料电池发电仅以个别示范方式运行,缺少商业化应用。建议尽快制定燃料电池并网发电管理制度。借鉴早期扶持风光发电的成功经验,逐步建立相关制度流程、标准规范,提前出台相应政策,激发产业潜能。

  2.尽快确定燃料电池并网电价形成机制。

  燃料电池发电度电成本由设备初投资、氢原料和运营成本等构成。随着技术发展及产业规模化和氢源的多元化,发电效率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将大幅度降低。建议由价格主管部门根据氢燃料电池的发电成本,尽快厘定上网电价,高于各地标杆电价部分,由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给予补贴。具体政策可参照目前光热发电的政策,实行项目总量控制,并逐步扩大规模,逐步降低补贴强度。

  3.完善燃料电池热电联供鼓励政策。

  燃料电池发电过程中伴随大量热能产生,热电联供系统可以回收部分热能,进而大幅度提高系统效率。《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因地制宜布局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供设施”,部分地方政府规划也提及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项目的发展。但现行政策仍较粗略,多侧重于产业规模及技术的发展方向,缺乏对产业落地的细致指导。建议尽快完善关于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的扶持政策,鼓励燃料电池发电项目积极配套热电联供系统,提高系统效率和经济性。(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杨京川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该文章收录于:

2023年全国两会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11家券商110亿科创债落地,“现场太火爆,一直在复核单子”
  • 中国品牌日·大咖说|AI时代的品牌之变
  • 工行回应金条发现疑似杂质:不属实,检测结论获客户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