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夯实政策底 专家指给市场吃下“定心丸”
中新经纬 | 2022-03-22 19:54:59

  中新经纬3月22日电 (高铂宁)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安排,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部署综合施策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后,本次国常会再度重磅发声,多位受访专家对中新经纬表示,面对“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本次国常会作出的多项部署给市场吃下“定心丸”,为维护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基建投资稳增长

  会议听取了国务院金融委汇报,指出要高度重视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办好自己的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科学有效施策,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同时及时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和社会融资适度增长。二是保持政策稳定性,近年来稳定经济运行、激发市场活力的政策要尽可能延续实施,同时开展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防止和纠正出台不利于市场预期的政策。三是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稳妥处理好资本市场运行中的问题,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四是加强部门协同,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未雨绸缪应对新挑战,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五是继续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一直没有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告诉中新经纬,“本次国常会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经济的信心。”他分析,为面对“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政府的财政支出仍然积极,目前已有的财政政策力度显著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尤其明显。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1%,加快7.7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2.5%,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8.2%。1-2月份,投资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增长1.1倍,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62.8%。

  张立群表示,2021年同期,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仅为0.4%,而基建投资增速上行的动力来自于2021年财政结转额度较多和财政定调积极的共同作用。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与上年持平。张立群表示,叠加跨年结转部分,2022年专项债规模比上年明显增加。此外,2022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是6400亿元,也比上一年增加了300亿元,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头作用和重大项目对投资的带动作用,促进基建投资加快回暖。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分析称,下一步,政策着力推进的关注点将集中在基建和制造业投资领域,通过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拉动工业生产,促进消费增长。“在新基建,如5G、工业互联网、储能等领域的投资肯定会增加。”

  此前,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3月中旬表示,下阶段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外)有望保持良好增势。从投资先行指标看,1-2月份,投资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增长1.1倍,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62.8%;国家预算资金增长33.9%,自筹资金增长13.2%。

  中国政策工具空间充足

  针对资本市场运行前景,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中新经纬表示,本次国常会释放的重磅政策利好显示出对于资本市场的呵护,大幅提升了投资者的信心,将有利于A股市场反转趋势的形成。本次国常会提出要加快减税降费的步伐和力度、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以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搞“大水漫灌”等表态,进一步提升了投资者的信心。“金融委会议后,市场的趋势从之前的单边下跌变为震荡回升,虽然反弹的过程一波三折,但是市场的趋势已经发生了反转,政策底与市场底形成共振。”杨德龙说。

  李迅雷对中新经纬表示,政策底已十分明确,但是全球宏观经济局势错综复杂,外部经济环境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市场底是否已至有待观察。上周,美联储刚刚决定把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又一次发表言论称,美联储已做好准备,一旦判定有必要通过大幅加息来降低通胀,则会加息0.5个百分点。李迅雷表示,结合美联储的加息前景、俄乌局势的发展方向、新冠疫情等因素,全球经济的走向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因此难言市场底已明确。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提出,下一步,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还有较大施策空间和潜力,尤其是和欧美相比。“货币政策方面,目前美联储跳升式加息一定会抑制消费,进一步抑制投资,加息带来的美元回流会带动美元走强,从而抑制美国的出口。财政政策方面,在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各类刺激计划后,债务高企,美国通胀压力也空前,财政空间也十分有限。”刘英说。

  刘英表示,与此同时,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还有较大空间和更强自主性,货币政策不仅有总量政策还有结构政策可用,还有较多结构性、普惠性等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可以使用。从供给侧来看,2021年,在经济总量超过114.4万亿元的同时,中国宏观杠杆率还下降了约8%,为稳健的货币政策预留了空间。从需求侧来看,传统基建、新基建、制造业、房地产都正迎来新的投资机遇,2022年的财政支出总量也比2021年强度更大,其中留抵退税1.5万亿元,直接给小微企业注入现金流做到了“普降甘霖”和“精准滴灌”,能达到“落实、落细、落地”直接促成长的效果。

  “总而言之,无论从需求侧还是供给侧,中国经济稳健增长都有强有力的动力保障。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发力,宏观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上有进一步发力的空间与潜力。跨周期调节和逆周期调节并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政策空间充足,中国经济稳健增长和平衡增长的态势不变。”刘英指出。

  张立群对中新经纬总结称,预计中国的货币政策将沿着“稳增长”的目标更加积极发力,与美国的货币政策走向分化。“因为中国现在并没有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尽管PPI环比涨幅有所上升,但只要做好应对供给冲击的工作,进一步释放原材料等方面的生产潜力,价格上涨是完全可以稳下来的。”张立群还表示,尽管美联储加息节奏、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及西方对俄金融制裁等国际上的突发因素频现,但是,在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最重要的仍是建立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及政策效果的信心,因为“对中国经济自身来说,良好的循环发展态势才是决定性因素,外部因素有影响,但是不会发生决定性的作用。”(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常涛

责任编辑:王永乐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创指半日涨2.18% 化工板块爆发
  • 创指高开逾2% ST板块等逆市领跌
  • 15.27亿元!五一电影票房超去年,年内总票房已超2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