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突然暴涨10倍!有店主下架相关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号 | 2024-04-12 09:28:38

  价格突然暴涨10倍!有店主下架相关产品

  从去年以来,中药材价格呈现出了普涨的态势,部分品种涨幅巨大。

  价格成倍上涨

  安徽亳州的中药材市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每天有超过2800种中药材在这里交易。 不少采购商表示,近一段时间,不少用处广泛的大宗药材价格都在上涨。

  据央视财经报道,有采购商表示,白术、丹皮和白芍涨得比较厉害,白术去年在每公斤60元左右,今年选货每公斤180元左右。尽管价格上涨幅度不小,但这些药材的市场热度依然很高。

  另有安徽药材经销商称,这一年之间,白术断断续续每公斤涨了100元左右。2023年初是每公斤30元到35元之间,现在是每公斤150元到200元之间。

  不仅是常见的药材价格普遍上涨,一些冷门的小众药材价格也水涨船高。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猫爪草的价格多年来一直保持在50-80元/公斤之间,今年却突然暴涨近十倍,截至4月11日的价格达到750元/公斤。

  据《华夏时报》报道,一位淘宝店主表示,她之前卖的一款茶饮中以猫爪草为主要原材料,最近已经下架,“卖了很多年了,以前都是几十块一斤,现在700多元一公斤,价格像坐了直升机。”

  一位安国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人员称:“前两个月是猫爪草涨价,这个两个月是白术、栀子在涨,感觉没有周期了,近两年的中药材涨跌毫无规律。”

  谁是最后“接盘侠”?

  中康云瓴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贾海彬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中药材前端属于农副产品,后端又分属于工业品原料和药品,对应不同的管理部门,比较分散,管控难度大,且缺乏抓手和切入点。

  贾海彬指出:“随着中药材产需矛盾加剧,部分外部资本趁势进入中药材市场,或囤货待涨或短线炒作,就像击鼓传花一样。过去三年,也确实有炒家赚到了钱,吸引更多游资参与其中。预计未来几年,中药材行情还是会反复震荡,市场风险加大,不知道最后会砸在谁的手上。”

  中药材职业经理人高鹏也表示,像猫爪草这种小品种,并不缺货,只是行业内一直存在囤货炒作。有中药企业董事长称:“一些种植商或者养殖商会提前预判到市场行情,然后进行货物囤积,垄断之后再抬价出手。”

  出口增长

  近年来,随着海外市场对中药材认可度的持续提升,中药材的出口也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据亳州海关统计,2024年前2个月,亳州市中药材出口货值8516.3万元,增长15.0%。

  据央视财经报道,安徽亳州某药企总经理王鹏表示,2023年企业整体出口650万美元左右,今年第一季度已经达到了300万美元,预计今年出口额要增长50%左右。

  “网售造假”猖獗

  就在今年3月末,据相关媒体报道,亳州被曝出中药材网售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情况。

  一些劣质中药材或根本没有药用价值的食物,摇身一变成为某知名电商平台上销量火爆的“野生”“名贵”中药材;每公斤20元的扁豆,煮熟后染色冒充一公斤800多元的中药材酸枣仁;每公斤几十元的独活,使用硫磺熏蒸后,摇身一变成了“特级野生当归片”;更有甚者,从药厂回收已无药效的药渣,烘干后二次包装成正品药材销售。

  劣币驱逐良币?

  据药智网统计,2023年中药材抽验不合格数量为551批次,同比2022年上升20%,不合格药材品种达208种,且中药材不合格数量在药品质量不合格统计中连续5年占比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药材重复上榜且抽检不合格批次在增加。山药的抽检不合格批次数量由2022年的9上升到了2023年的15。同样,2023年抽检不合格批次数量,对比2022年有所增加的品种有:五加皮,由8增至14;白鲜皮,由10增至13;净山楂,由8增至12。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对21记者表示,中药材造假首先会使消费者权益受损,消费者购买到劣质或假冒的中药材,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不良反应;其次,会使中药材行业声誉受到严重损害,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也会造成经济损失,劣质或假冒的中药材可能需要大量的治疗成本来纠正其不良效果。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中医医师也指出,中药材造假频发,会扰乱中医药市场,挤压正品要价,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目前中药材市场不断扩大,药材供应需求也随之大量增加,这决定了当前药材基本都为量产,很难古法炮制。因此,种植产地、生长年限、炮制工艺等不完全可控的因素都会影响到中药材质量。

  与此同时,中药材造假往往难以辨别。一名中药电商也表示,普通人网购中药材能不能买到真货全凭运气。上述中医医师也表示,中药材造假成本低,利益驱使中药材屡屡出现造假状况,即便中药材以次充好,民众服用也很少出事故,吃不好也吃不坏,这也是造成民众难以辨认的原因之一。

  “若非专业人士,辨认中药材都存在一定难度,绝大多数医师都做不到,民众辨别能力则更有限。同时,中医医师对中药的辨别能力也有限,多数都是老师傅们传授的经验,口耳相传,谈不上准则。”上述中医医师坦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微信号

编辑:郭晋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官方部署汛期高速等基础设施隐患排查:充分考虑极端情形
  •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大增 纳指收涨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