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兵: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二次号码”风险如何规避?
中新经纬 | 2024-04-12 13:28:23

  中新经纬4月12日电 题: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二次号码”风险如何规避?

  作者 陈兵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民警“徐督督”的科普视频指出,注销手机号未解绑支付宝、微信等软件,可能因手机号被重新销售而导致财产损失,此话题登上热搜第一,引发网友关注和担忧。大多数人希望手机号注销时关联数据能同步消除,但目前实现“一键卸载”所有软件注册信息仍面临困难。

  注销手机号不止于隐私和财产风险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智能手机和手机号码的普及,使得它们不仅仅是通讯工具,更成为了我们与网络世界连接的桥梁。如今,手机号码不仅与我们的社交平台深度绑定,还关联着支付、银行等重要应用。它既是通讯的纽带,也是网络通行的关键。

  然而,正是这样的紧密关联,使得注销手机号成为了一个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注销手机号并非简单的操作,它可能引发一系列潜在的风险。近年来,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屡见不鲜,而手机号作为个人信息的重要部分,其注销过程中的安全性尤为重要。一旦手机号被注销但相关绑定未解除,新用户可能通过该号码接入原用户的账户,进而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和财产安全的威胁。

  除了隐私和财产安全,注销手机号还可能带来其他容易被忽视的风险。例如,若原用户在注销手机号后未及时更新银行、贷款公司等机构的联系方式,可能会因错过还款提醒而导致信用逾期。此外,新用户若通过手机号验证码登录原用户账户,不仅可能冒充原用户身份,甚至可能利用该身份从事违法行为,使原用户面临法律风险。同时,新用户在使用“二次号码”时,可能会不断收到与原用户相关的贷款催款信息或电话,给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二次号码”风险该如何规避?

  中国在“二次号码”问题上已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如《电信条例》《电信服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都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然而,法律的规定并不能完全杜绝“二次号码”带来的所有风险。因此,社会各界仍需对此保持高度重视,共同努力降低风险。

  从用户角度出发,注销手机号前必须谨慎行事以降低潜在风险。用户在注销手机号之前,应细致检查并解除该号码与各类应用软件的绑定关系,特别是与支付宝、微信等涉及财务安全的重要账户。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新用户误入原用户账户,从而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同时,注销后,用户还需及时更新其他重要账户中的联系方式,确保不会因为遗漏更新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运营商在“二次号码”问题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更好地保护用户权益。首先,通过加强身份验证机制,例如采用更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确保手机号注销后不会被他人轻易重新注册。其次,运营商应加强对用户注销和注册手机号的监管和审核,从源头上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此外,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升用户对个人隐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是运营商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方应用在与手机号绑定方面,同样需要采取措施以减少“二次号码”带来的风险。应用应强制用户进行多因素认证,如人脸识别、密保问题等,以提高账户的安全性。同时,定期向用户发送安全提醒,提示他们注意账户信息的实时性,也是非常必要的。应用还应加强对账户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登录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用户账户安全。当然,合法合规地收集、使用并妥善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是第三方应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随着5G、6G等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二次号码”问题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变化。更多的应用软件和智能设备可能会将手机号作为身份认证或通信方式,这无疑会增加“二次号码”问题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在5G、6G带来的新应用场景下,如虚拟现实,可能会出现利用“二次号码”进行虚拟身份欺诈的新情况。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加密技术也将日益强大,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二次号码”带来的风险。(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孙庆阳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郭晋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思想慧
汇集学者智慧
点击收获此专辑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热搜!杨幂主演电影,突然撤档!
  • 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河南大学大礼堂火灾事故查处
  • 2.24万亿元!A股分红刷新历史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