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0月31日电 10月27日,主题为“创新价值·绿色繁荣”的2022首届SEE基金会公益发展论坛在北京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秘书处作为指导单位,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为主办单位,中新经纬为战略合作伙伴,云集了百余名各领域专家、企业家代表、公益同仁等,共同围绕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生态支撑乡村振兴、多元参与共创和谐自然、企业家群体共建环保公益行业发展等议题展开了主旨演讲、对话分享,为推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论坛上,SEE基金会项目发展与支持高级项目经理张卫发表了主题为“SEE基金会在乡村振兴中的探索与实践”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提出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作为生态环境领域保护的基金会,我们主要是从生态振兴方面去做了一些工作,包括在以下三个方向开展相应的推动:
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和总体改善;
乡村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乡村生产系统健康水平的提升和农民生计的改善和发展。
为什么从这三个方向入手呢?
因为这三个方向上均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来看,主要包括水污染和垃圾两大问题:
水污染的问题包括农业源、农村生活源水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生态环境部等几个部门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可以看到,涉及农业源、农村生活源水污染物排放量数据是化学需氧量1566.75万吨,氨氮46.12万吨,总氮186.14万吨,总磷24.89万吨;农村水污染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广大乡村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很大的短板: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是在我国60万个行政村里,目前只有15万个完成农村污水治理率,达标率仅25.5%,涉及到自然村的话达标率更低一些。
农村垃圾问题也包含着三方面的挑战。第一是农村垃圾产生量和堆积量逐年增多:根据观研报告网《中国垃圾处理市场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指出,2021年我国农村垃圾产生量约为5.61亿吨,同年农村垃圾处理量约为4.32亿吨;第二是农村地域面积广阔,农村垃圾的产生源广泛;第三是乡村垃圾的转运难度大。相比于城市,农村人均垃圾产量偏低,但是农村广阔的地域分布,使得垃圾收运难度大。
乡村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面临的挑战包括:在《中国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中提出我国陆地优先区域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28%,而现有保护地面积是18%,存在一些保护空缺,是要落到社区保护地来推动,社区保护地是当地社会通过约定俗成的方式开展保护。相比10%保护空缺,社区保护地的推动仍有大量空间。
乡村生产系统健康水平的提升和社区生计的改善和发展面临的挑战,我们分别从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来看,陆地生态系统中,随着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的脱贫攻坚任务,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乡村尤其是中西部处于各类保护地周边的社区贫困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海洋生态系统中,面临的挑战是旺盛的鱼产品消费、受到挑战的捕捞渔业及近海养殖的蓬勃发展与渔民可持续生计之间的协调。全球依靠渔业供给的蛋白有26亿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是全球人均鱼类消费量已创下每年20.5公斤的新纪录;但同时我们约有34.2%的鱼类种群在生物不可持续水平下被捕捞,总体比例过高。
SEE基金会面临这些挑战和问题,都有哪些回应策略?
主要是三个方向:
提升社区能力,促进社区参与:赋能社区,让社区参与乡村振兴项目的设计、实施和后续运营。
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乡村振兴事务具体推动中,融入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建设示范性社区:通过社会组织的示范性建设,形成模式或模型,推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振兴的建设中来。
我们也有设定相应的目标:通过SEE基金会社会化平台的资源,积极推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公益环保力量,有效的参与乡村生态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提升乡村百姓的社区归属感,为我国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案例支持和可供复制的模式。
我们看到行为和产出也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提升:在陕西、广西、云南、重庆完成5个村级生活污水无动力生态花处理示范点建设。目前日均处理生活污水108吨,社区生活水质有实质性改变,全部可以达到各省市制定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一级A的标准;在滇西北建立151套卫生厕所;在农村垃圾综合治理上,推动江西12个零废弃村庄建设,在滇西北推动6所零废弃学校,推动近3万户村民参与到零废弃实践,有效减少约5000吨的垃圾。
在乡村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跟刚才生态组的同事介绍的内容有交叉,推动6个公益保护地1000平方公里的山林和草地的保护。在这些保护地上,组织当地村民参与公益保护地的巡护、监测、公众宣传;协助社区开发当地有价值的农林产品,帮助村民增加收入。
在乡村生产系统健康水平的提升和农民生计的改善上:主要是推动可持续森林经营和管理,推动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以及可持续的渔业发展方式,推动乡村可持续生计,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动力。
可持续森林经营和管理-主要在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推动可持续发展项目:包括为1600多名当地农户提供养蜂技术培训,为468户农户提供4000余箱蜂箱,每年可以生产十万吨以上的蜂蜜。
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的方向,我们是在三江源和大熊猫两个国家公园推动当地社区参与自然观察、自然教育的活动,推动当地社区的收益。
可持续渔业方向:在江苏如东开展“黄海滩涂湿地保护与可持续渔业发展项目”;在福建东山和海南覃门,开展“废弃渔具回收及海龟社区保护项目”。
谢谢大家!
SEE基金会愿携手各界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和繁荣振兴。(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