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月12日电 (闫淑鑫)近日,“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餐厅”等相关话题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称,自己频频在高评分餐厅“踩雷”,反倒是那些低评分餐厅,时不时给人带来惊喜。
更有人总结,“开店时间短、评分高的,要警惕;评分过低的也要警惕。”在这种背景下,“3.5分餐厅”火了。
“3.5分餐厅”的爆火,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年轻群体消费行为的个性化,不随波逐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识破了部分餐厅刷分的套路,冰冷的高分已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标准。
事实上,“3.5分餐厅”能被更多年轻消费者看到,很大程度上靠的不是评分,也不是年轻人的报复性冲动,而是多年来积累的口碑。
那些“3.5分餐厅”,多是开在居民家门口或胡同里的一些不起眼的小店,它们可能已经默默开了很多年,部分可能是能完美代表本地特色小吃的“宝藏小店”。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3.5分甚至更低的评分,让这类小店在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上毫无存在感。
这类小店的评分之所以低,一方面是因为熟悉它们、经常来吃的附近居民,不会专门跑到平台上打分;另一方面,小店的经营者也不会费尽心思地管理自己店铺的评分。
不可回避,这些“3.5分餐厅”存在这样那样的硬伤,比如环境差、没服务,这或许是3.5分的真实原因,但在这些店里,大概率好评是真实的,差评也是真实的。
“酒香也怕巷子深”。接下来一段时间,对很多“3.5分餐厅”来说,恐怕要经受一波流量和顾客的“袭击”。面对这“泼天的富贵”,老馆子也要主动出击,加强与年轻消费者的互动。当然,在“讨好”年轻人的同时,更要守住好口碑,练好内功、做好服务,万不能在流量中迷失自我,自砸招牌。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闫淑鑫:yanshuxi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常涛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