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河:哪些因素推动中国圆满完成2023年GDP目标?
中新经纬 | 2024-01-17 16:28:29

  中新经纬1月17日电 (宋亚芬)17日,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出炉,按不变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5.2%。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2023年全国两会设定的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因此5.2%的增速可以说圆满实现了预期目标。而且要取得这一增长目标也是相当不易的。”

  具体来看,主要经济运行有四个特点。第一,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都在回升,经济运行总体改善,趋势向好,一些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第二,从供求两方面来看,供给面的走势要好于需求面。第三,结构升级显著,制造业需求结构、供给结构都在向好的方面转化,尤其是制造业向中高端方向发展趋势明显。第四,2023年下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宏观政策调控,政策效应不断叠加,对经济增长起了一个积极推动作用。

  2023年国际环境复杂。疫情带来的经济反复波动仍然存在,乌克兰危机以及国际贸易的一些争端制裁等,都使中国经济增长在年初出现了一些波动。马晓河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和跨周期调控措施,防止经济增长大起大落,保持经济安全运行和稳定增长。

  展望2024年的中国经济,2023年的一些积极因素是否还会延续?对此,马晓河进行了肯定。他同时表示,2024年还会产生一些新的积极因素。具体来看,第一,国内经济普遍向好,但国际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国内方面,从供给侧看,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以及服务业发展趋势都会继续向上,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也会延续较快增长势头。2023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2个百分点。这表明当前的工业主要是由装备制造业拉动起来的,新的一年这些积极因素可能会延续下去。第二,消费增长在三大需求中是增长最快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2%。这是一个好现象。通常而言,一个国家到了中高收入阶段末期,即临近高收入国家门槛时,消费占GDP的比重会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会上升。所以,中国经济运行所呈现的特点是符合这一经济发展趋势的。

  目前,中国出口已经连续两个月正增长,分别为1.7%、3.8%。但是还有一些不利因素需要注意。“一是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需求在减少。这一方面与经济周期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近两年来的世界产业链供应链变化有直接关系,即贸易、投资出现了‘政治伙伴化’倾向。二是外需中,东南亚比如印度、越南这些国家正在发展和中国一样的产业链供应链,而他们的人力成本更低,所以对中国中低端制造业形成了市场替代,由此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挤压效应。”马晓河补充说。

  此外,在消费领域,目前基本消费和新兴服务消费增长比较快,而中端消费需求,比如装饰材料、家电需求恢复比较缓慢。马晓河建议,下一步应考虑如何发掘这方面的潜在消费增长。另外,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基础还不牢固,地区、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这给稳定消费增长和扩大消费需求都带来影响。从供给看,就如何加快科技突破性创新,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我们还需要做一些战略上的部署和政策上的安排。抓强项,补短板,培育新的比较优势。

  在促进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上,马晓河提出:第一,要把增加和稳定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恢复和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实施中低收入人群的就业保障工程,支持发展富民产业。第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升中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水平,在保障房、子女教育、看病、养老等方面,加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以此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第三,当前中国消费中有一些项目增长下滑与房地产有关,因此下一步建议继续采取一些更加积极的措施。比如,能不能把一些存量房产由政府直接收购上来,然后作为保障房租或卖给中低收入者。另外,继续放宽限购政策,降低房贷利率,尤其是对于中低收入者的首套房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如降低首付、贷款利率等。对于换购住房,也可以采取个人所得税退税等优惠政策加以激励。(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陈俊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思想慧
汇集学者智慧
点击收获此专辑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V观财报|关联人占资千万!聆达股份收关注函,停牌1天将“戴帽”
  • A股站上3100点!房地产板块现涨停潮
  • “五一”假期小客车免费通行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