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霞:涉疫企业频现撤回IPO,IVD行业未来发展如何?
中新经纬 | 2024-02-29 21:57:57

  中新经纬2月29日电 题:涉疫企业频现撤回IPO,IVD行业未来发展如何?

  作者 张翠霞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

  作为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菲鹏生物IPO历程于近日终止。IVD(体外诊断产品)行业IPO持续遇冷,多家企业终止上市申请,行业进入洗牌期。

  涉疫企业撤回IPO为何频现?

  证监会近年来频频发声,强调加强IPO管理,从严审核拟上市企业,对违法违规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严惩不贷。这种监管威慑力使得一些企业不敢带病闯关,从源头上提升了上市公司的质量。在这种背景下,菲鹏生物选择主动撤回IPO申请,可能是出于对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的综合考量。

  此外,新冠检测红利的无法持续也是菲鹏生物撤回IPO申请的原因之一。根据公司招股书显示,虽然菲鹏生物在2020年至2022年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呈现出增长趋势,但公司预计2023年的经营业绩将出现大幅下滑。这主要是由于特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检测需求下降,导致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存在大幅下滑的风险。因此,基于战略规划和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的考虑,菲鹏生物决定主动撤回创业板发行上市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以来,已有12家拟谋求创业板IPO上市的企业选择撤回申请。而菲鹏生物是其中唯一一家处于注册阶段的企业。

  回顾菲鹏生物近年来的财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其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变数。尽管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至2022年期间,公司凭借疫情相关产品的热销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但随着疫情的消退,这种增长势头已然不再。更为重要的是,公司未能如期披露最新一期的财务数据,这无疑加剧了其IPO进程的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菲鹏生物在投资理财方面的投入也对其主营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截至2022年年末,公司货币资金总额达到了14.24亿元,其中银行存款超过14亿元。与此同时,公司也积极购入了大量的金融资产,包括理财产品和可转让大额存单等,使得其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1年的8500万元猛增到2022年的7.63亿元。此外,菲鹏生物还在积极对外投资,如以525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某上市公司的剩余全部股权。然而,这种高价收购行为也给菲鹏生物的财务状况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当初高溢价收购所形成的大额商誉如今面临着减值的风险,减值金额高达4.62亿元。从最初占账面价值5.55亿元的83.2%,到如今相关资产组的商誉账面价值已经减少至0.46亿元,这种商誉减值无疑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构成了巨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也正是导致菲鹏生物最终决定撤回IPO申请的重要原因之一。

  IVD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将如何?

  当前IVD行业的整体状况,特别是涉疫企业的表现,受到了交易所对涉疫企业上市申请从严审核态度的影响。随着新冠大流行的结束,IVD企业普遍出现了大规模的业绩下滑。在这一背景下,交易所对涉疫企业的上市申请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审核标准。这种从严审核的态度对IVD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许多企业的IPO进程受阻,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的洗牌和分化。

  对于IVD企业来说,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具备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拥有独特的技术和产品、强大的市场地位以及可持续的经营能力。然而,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下,许多企业面临着业绩下滑、红利期结束等挑战,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策略。

  在IVD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方面,趋向于常态化是一个明显的方向。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加注重自身的长期发展和盈利能力,而不仅仅是依赖短期的疫情红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同时,通过投资并购方式来布局全产业链也是IVD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并购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高溢价并购等风险,确保并购能够真正为企业带来长期的收益和增长。此外,加强自身的战略管理能力和产品选择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并实现持续增长。(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孙庆阳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董文博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张翠霞
价值投资+技术分析
点击收获此专辑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尾款未付!周鸿祎990万元卖迈巴赫后续来了!最新回应
  • 恒指站上18000点,商汤涨近28%
  • 日元贬值,到底谁吃亏,谁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