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民: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或达百万亿
中新经纬 | 2021-03-18 18:05:45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18日电 (张燕征)“目前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架构正逐渐明朗,如果按照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来说,未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或达百万亿元人民币。”3月18日,由中新经纬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天眼查举办的第七届财经中国V论坛在北京开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在会议期间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专访时说。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摄

  对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为何采用“双城”模式?王忠民指出,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负责交易,主要是提供买卖的平台;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负责注册登记,主要是为了确权。从技术管理和交易方面来看,这不存在矛盾,从碳交易市场架构设计和可实施角度来看也不冲突。“未来有关碳交易的托管中心,信息数据库中心等,可能会落地到不同的省市、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时间节点也将推出相应的管理办法,逐步促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形成。”

  王忠民表示,自去年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以来,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从市场架构来看,中国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速度非常快,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落实包括交易管理、交易处理、结算管理、风险监管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在王忠民看来,参与碳交易的品种越多,买者卖者数量越多,说明其市场活跃度和其在全社会的渗透率越高,那么碳交易给全社会带来的减排幅度就会越大。

  不过,王忠民也指出,即使碳配额登记系统和交易中心完成后,碳交易市场的形成还需要一个过程。“比如交易中涉及多少品种,多少交易量,买卖方之间能够形成多大的社会影响,每一年全社会真正减排了多少数量,而这些减排量体现在哪些微观的主体中,谁卖出了?谁买入了?具体怎么对接还有一个过程,并不是说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和架构一达成,马上就可以遍地开花。”

  财经中国V论坛是中国新闻社旗下财经新媒体中新经纬举办的系列活动,此前已成功举办了六届。第七届财经中国V论坛围绕“‘十四五’:未来的企业”这一主题展开,吸引了数十位学界、企业界人士参会,共同探讨未来企业发展新机遇。本届论坛期间,还举行了“未来的企业”系列报道和图书出版项目的启动仪式,该项目由中新经纬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发起。(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万可义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V观财报|乐普医疗2023年净利降超四成,第四季度亏近1亿
  • V观财报|重庆燃气免去车德臣总经理职务
  • 部分产品涨价上热搜,迪卡侬的平价快乐要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