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音江:希望针对预付式消费专门立法,解决退款维权难题
中新经纬 | 2024-03-21 15:01:34

  中新经纬3月21日电 题:希望针对预付式消费专门立法,解决退款维权难题

  作者 陈音江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简称《条例》)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进一步加大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对部分消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对今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经营者经营行为、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看,有十点细节值得关注:

  1、经营者不能以免费推卸责任

  《条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包括以奖励、赠送、试用等形式向消费者免费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保证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免费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瑕疵但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且不影响正常使用性能的,经营者应当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前如实告知消费者。

  这提示一些打着免费提供服务的经营者,不再可以用免费来推卸责任。既然提供了服务,哪怕是免费的,也要确保其符合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要求,要确保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且不影响正常使用性能,如果确实存在瑕疵同样要履行告知义务。

  2、差异化营销的前提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

  经营者的确享有自主经营权,市场充分竞争领域的经营者还依法享有自主定价权。但现实中,部分商家开展打折优惠促销活动,设置各种复杂营销规则和计价算法,导致消费者同时购买同一商品的实际成交价格不同,让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很难得到保障,但商家往往以正常市场营销行为推卸责任。在同等交易条件下导致价格或收费标准不同的营销活动,必须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必须在消费者充分知情的基础上开展相关营销活动。

  3、自动续费须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

  《条例》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

  商家通过自动续费方式提供服务的,不仅要事先告知,而且要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自主选择。

  4、搭售方式提供商品或服务有前提

  《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经营者不得以暴力、胁迫、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或者利用技术手段,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排除、限制消费者选择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经营者通过搭配、组合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

  这意味着商家可以通过配、组合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但前提是不能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也不能排除、限制消费者选择其他的渠道购买,而且要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买的是组合或者搭售的方式)。

  5、直播间要显著标明实际销售商家的名称

  《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经营者应当在其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

  所有经营者都必须在显著位置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如果是由其他商家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不仅要提供实际商家的名称,还要提供其经营地址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6、直播平台有责任提供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相关信息

  《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明确消费争议解决机制。

  如果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直播平台不能再以所谓的个人信息保护为由拒绝提供直播间或主播的有关信息,而是要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提供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相关信息以及相关经营活动记录等必要信息。

  7、消费者的依法投诉举报权利不会受到影响

  《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投诉、举报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得利用投诉、举报牟取不正当利益,侵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消费者的依法投诉举报权利不会受到影响,遇到问题仍然可以依法投诉举报,构成欺诈的,也可以依据消费者保护法主张惩罚性赔偿。但前提是要依法,不能通过夹带、调包、造假、篡改商品生产日期、捏造事实等方式对经营者进行敲诈勒索,否则,不仅得不到相关赔偿,而且可能会构成犯罪,可能需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8、商品标签标识或宣传瑕疵未必不构成欺诈

  《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有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要求经营者予以赔偿。但是,商品或者服务的标签标识、说明书、宣传材料等存在不影响商品或者服务质量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对于这条规定,可能被理解为商品标签标识或宣传瑕疵的完全免责条款,认为只要不影响商品或服务质量就不构成欺诈,实际上还要同时满足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条件,只有同时满足不影响商品或服务质量,同时又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这两个条件,才可以认定不构成欺诈。

  9、消协的监督手段和方式越来越丰富

  《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消费者协会应当及时总结、推广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引导、支持经营者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此外,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也对消费者协会监督手段和方式作出相关规定。

  可以看出,消费者协会组织的监督职能越来越明确,监督手段越来越丰富,不仅可以宣传教育、调解投诉、提起公益诉讼,还可以开展比较试验、消费调查、消费评议、投诉信息公示、对投诉商品提请鉴定、发布消费提示警示等监督活动,包括向有关经营者和行业组织进行指导谈话,督促整改落实。

  10、预付费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立法解决

  《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经营者决定停业或者迁移服务场所的,应当提前30日在其经营场所、网站、网店首页等的醒目位置公告经营者的有效联系方式等信息。第二十二条对预付款问题进行进一步规定。

  预付式消费一直是投诉的热点,也是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重灾区。《条例》对预付式消费作出了公示等方面的规定,这些条款相对之前的法规确实有不少进步,但是仍然很难从根源上解决预付式消费的维权退费难问题。如果不对经营者预收的资金进行合理监管,不能确保消费者预交的资金安全,很难从根源上解决预付式消费维权难的困境。希望尽快针对预付式消费进行专门立法,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芷菡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秦志伟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思想慧
汇集学者智慧
点击收获此专辑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5月起这些新规将施行!涉及出入境、非银支付、公积金等
  • 一季度全国规上文化企业利润增5.8%
  • 创业板指高开0.42%,证券板块持续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