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骁束:食品通胀上升是推动印度小麦出口禁令主因
中新经纬 | 2022-05-17 19:07:20

  中新经纬5月17日电 题:食品通胀上升是推动印度小麦出口禁令主因

  作者 贺骁束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当地时间5月13日印度政府发布通知称,为确保国内粮食供应充足,印度政府将执行小麦出口禁令。通知还称为保障粮食安全需求,向印度政府提出要求并且获得授权许可的国家,将能够继续获得印度出口的小麦。印度小麦出口禁令对全球及中国粮食价格将产生哪些影响?

  小麦产量及价格的基本情况

  2021年全球小麦产量占比前五的经济体分别为欧盟27国、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考虑到产量高的国家需求量一般也高,出口量占比意义更大。据美国农业部(USDA)报告,2022年全球小麦出口量预计为2.05亿吨,其中俄罗斯、欧盟27国、澳大利亚、美国、乌克兰出口占比预计分别为19.0%、17.6%、11.7%、10.3%、4.9%,印度预计占比4.1%。

图1 2022年全球小麦预估出口占比(�itle =
图1 2022年全球小麦预估出口占比(%)
图2 2022年全球小麦预估产量占比(�itle =
图2 2022年全球小麦预估产量占比(%)

  2022年初至今全球食品价格上涨明显。截至2022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录得158.5,较2021年底上行24.8个点,环比2021年底涨幅18.6%。CBOT小麦价格环比2021年底上涨53.2%,这一幅度是2008年以来最高。CBOT大豆和玉米年度环比涨幅分别为22.9%和31.9%。

图3 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点)
图3 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点)

  印度小麦出口禁令将产生哪些影响?

  一个值得注意的逻辑是,全球通胀会导致部分国家食品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上行过快,被动进行粮食出口管制;而出口管制会进一步助推全球通胀。以印度为例,食品通胀是推动此次粮食出口管制的重要原因。由于食用油和燃料价格上涨,印度4月份零售通胀率飙升至8.38%。除极端气候导致农产品价格上行以外,俄乌冲突影响下黑海地区小麦出口显著下降,印度替代性出口需求增加亦是通胀上行的主因。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印度出口限制措施或加剧农产品供应链短期中断风险,例如疫情期间,受制于各国相继实施较为严格的管控措施,港口船只停滞、航班延误和社会隔离等措施均对农产品贸易形成不利影响。此外出于本国粮食安全考量,一国农产品贸易限制通常会对邻国产生连锁反应,从而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并推升通胀。

  对国内价格体系而言,粮价上涨对于下游的传导机制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针对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而言,中国自给率高,进口依存度处于个位数百分比的低位,叠加储备粮库存充裕,国际粮价上涨对中国主粮影响实则相对间接,主要体现为原油、化肥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抬升农作物综合种植成本。其二是针对大豆、油脂类农产品而言,中国进口依存度相对较高,国内大豆等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体现为大豆及油脂类价格上行对中国影响更为直接。其三是以玉米、豆粕为代表的饲用消费成本上行,或间接影响猪肉价格并向其他价格形成传递。其四是伴随玉米深加工技术不断精进,工业消费比例整体亦呈逐步上行趋势,相应燃料乙醇等化工品价格或受成本抬升影响。

  不过粮食价格本身对中国CPI直接影响有限,应主要关注其对猪肉等部分的间接影响。首先是粮食分项占CPI最新权重不足2%,即便假定CPI粮价同比升至3.1%-5.2%(对应2013-2014年水平),则对于CPI整体拉动仍不足0.1%。其次是CPI粮食分项的对应高频指标为全国原粮收购价指数,其同比趋势与CPI粮食项高度一致。2021年上半年该指标同比为20%-28%历史高位,而对应同期CPI粮食分项最高涨幅仅为1.6%;2022年领涨品种小麦价格同比涨幅23%-24%(超过2013年最高水平),对应2022年CPI粮食分项涨幅仅2.7%。因此一定范围内粮价上行不足以改变对于CPI的既定预测。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粮食产品价格上行对猪肉价格的影响。能繁母猪数量在2021年6月触顶,经验上来说,产能下降超过10个月之后,价格逻辑上应该会出现反应。从猪粮比看目前也处于触底反弹过程中。玉米豆粕等价格变化可能会对猪周期形成助推,从而放大价格的传递效应。

图4 CPI粮食项权重与拉动(�itle =
图4 CPI粮食项权重与拉动(%)
图5 CPI粮食项与全国原粮指数同比(�itle =
图5 CPI粮食项与全国原粮指数同比(%)

  关注全球粮食供给格局下的国内政策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部分,第一节内容“实施粮食安全战略”中提出“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在具体规划环节,值得注意的提法包括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推动农业生产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等。(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责任编辑:付健青

思想慧
汇集学者智慧
点击收获此专辑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科技巨头“带飞” 美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