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7月2日电 (周奕航)6月30日,A股三大交易所新增受理41家IPO企业,其中北交所受理32家,科创板受理5家,深交所受理4家。
中新经纬梳理发现,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共有51家企业IPO项目发行,较去年同期增加6家。与此同时,北交所IPO新增受理数量大幅增长。在今年新增受理的175家企业中,共有114家企业申报北交所,占比近七成。这是否会对券商投行业务格局产生影响?
中信证券保荐数量居首
Wind数据显示,以上市日为统计口径,2025年上半年共有26家券商担任IPO项目保荐机构。

项目数量方面,截至6月30日,A股市场共有51家企业IPO项目发行,较去年同期增加6家。具体来看,中信证券以6家保荐数量位列第一,中信建投证券、华泰联合证券以5家保荐数量居于其后;东兴证券、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完成4单保荐项目,位列第三名;海通证券在年内实现3单保荐项目数量,民生证券等券商也在年内完成了2单IPO保荐项目。
Wind数据显示,上述IPO项目的募资金额共344.95亿元,同比增长9.19%。其中,共有10家募集资金超10亿元。中信建投证券保荐项目募资金额达86.5亿元,在一众券商中领跑;华泰联合证券、中信证券位居其后,IPO项目分别募资38.79亿元、25.82亿元。
截至目前,上述26家券商中,共有6家公司承销及保荐费用超过1亿元。其中,中信建投承销及保荐费用最高,为3.17亿元;华泰联合证券次之,保荐费用为2.54亿元,中信证券、东兴证券、申万宏源承销保荐、民生证券承销及保荐费用分别为2.06亿元、1.68亿元、1.41亿元和1.4亿元;剩余20家券商承销保荐费用在0.26亿元—0.93亿元之间。
券商投行业务格局如何分化?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向中新经纬表示,2025年IPO市场活跃,与多重利好因素有关。一是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监管部门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相关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为企业上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二是宏观经济形势稳定,企业经营状况改善,更多企业具备了上市条件和意愿,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坚实基础;三是审核节奏加快,2025年IPO审核效率提升,上市公司及受理企业数量增加,企业上市周期缩短,提振企业积极性;四是市场对优质资产的需求增长,IPO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也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北交所成为IPO热门申报地。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受理的175家企业中,有22家企业申报科创板,39家企业申报沪市主板、深市主板、创业板,共有114家企业申报北交所,占所有板块上市申请企业总数约65.14%。
Wind数据显示,在北交所新增受理的114个IPO项目中,共有34家券商参与保荐,拟募集资金合计456.91亿元。其中,保荐数量排名前三的券商分别为国泰海通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和中信证券,保荐数量分别为16家、11家和9家。此外,华创证券、西部证券、东莞证券、申港证券等中小券商也参与保荐北交所IPO项目。
刘春生表示,头部券商凭借综合实力和资源优势,其投行业务优势显著,尤其在大型融资项目和复杂承销领域占据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中小券商也在积极寻求转型,通过聚焦特定区域或行业、发挥决策灵活和成本优势,深度服务中小企业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力特色业务或聚焦北交所等新兴领域。
“整体来看,投行业务结构呈现分化,不同券商在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及财务顾问等业务领域表现各异,券商间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空间。北交所市场发展潜力被普遍看好,有望容纳不同规模券商共同发展。”刘春生补充道。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周奕航:zhouyiha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