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兵:蚂蚁处罚落地,平台企业将继续当好“经济加速器”
中新经纬 | 2023-07-08 20:35:17

  中新经纬7月8日电 题:蚂蚁处罚落地,平台企业将继续当好“经济加速器”

  作者 陈兵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陈兵

  7月7日晚间,金融管理部门宣布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71.23亿元。金融管理部门表示,已善始善终推进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工作重点转入常态化监管。蚂蚁集团也完成整改进入发展新阶段。

  近两年多来,平台经济已进入常态化监管

  实际上,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始于2020年底,当时蚂蚁在金融管理部门约谈后,就拉开了强化反垄断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大幕,直到2021年达到整改高点,相关企业被查处和罚款。早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已扩展到了互联网平台经济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领域,包括垄断行业和数据安全等。

  自2022年4月起,从“429”“728”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到202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再到2023年的全国两会,都开始提及平台经济的常态化监管。特别是在“728” 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应该说,从2021年开始至今,监管已呈现一个脉络,就是起于对蚂蚁的整改来实现对平台经济的整改,如今,“靴子”终于落地了。所以,从2020年11月到2023年7月,用两年多的时间来完成了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可以说,平台经济进入到了常态化监管的阶段。

  一般人会认为,此次罚单较大。实际上,要通过处罚来结束为期两年多的互联网平台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改,对于各方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监管通过处罚过往违法行为,对未来的合规合法进行明确厘清。这给整个互联网投资市场一个明确信号,那就是未来“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处罚决定书里说的清清楚楚,“利空出尽,就剩利好”。

  7月8日,蚂蚁集团披露,为补充员工激励池以持续吸引人才,同时为进一步满足股东对流动性的需求,将以自有资金回购现有股东的部分股份,回购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7.6%。相关事项已获得蚂蚁集团董事会批准,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可以看到,蚂蚁回购行为,实际上是对它下一步市场化运作开了“绿灯”。这释放了一个信号,就是针对当事主体而言,其正常运营已没问题了。同时,对整个市场而言,“你往哪些方向走,我们都是支持、鼓励的”“处罚后,好比病人祛病”。国家已明确对于平台经济的支持发展态度。

  对其他平台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激励方面,在处罚决定书发布之前,7月5日上午,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主持。阿里巴巴、网易等100家平台企业代表参会,会上,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作有关工作汇报,浙江省政府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杭州市和阿里巴巴、网易作交流发言。会前,浙江省政府还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签署共同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罗文、王浩签署协议。7月5日,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关于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相关会议与政策透露的信号就是要在科技创新领域,尤其在基础的原始的科技创新领域,要鼓励平台企业去投入与创新。从市场反馈来看,现在所有做大模型企业的融资都比较快,独角兽的大模型企业大多都已拿到了融资。

  警示方面,自2020年以来,我们就一直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金融实际上是国家的生命线。尤其在中美竞争激烈的当下,局势又产生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中央从之前的底线思维转变到现在的极限思维,包括海外人民币结算出海等。目前,在互联网金融中,支付宝在东南亚的海外布局,可能会因国内业务的变化而受到影响。所谓的警示,就是一定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不得发生和触碰国际民生、国家安全领域,也包括国家金融的核心数据。未来,平台企业还要在三方面大显身手,包括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和参与国际竞争。

  平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

  可见,互联网平台不可以借助所谓的金融创新,去引诱消费者进行过度消费;要慎用平台的金融数据,否则,一旦泄露了消费数据,会有不法分子不停地推送个人信贷等骚扰信息。关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该如何做,这还需要跟国家进行“商议”,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共商共建共治来推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高水平创新发展,例如,数字人民币在我们国家是由央行出面来发行的数字货币,不能由机构来发行所谓的其他代币。

  互联网金融企业从事银行业务肯定是不被允许的,必须持牌进行,但是否能从事个人金融消费业务呢?假如政策能划清楚边界,则具有从事的可能性。但在做的过程中,其所掌握的个体数据,需要跟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实时的传输,以防止挪作他用、境外传输、隐私泄露等合规问题出现。

  目前,创新仍然是发展的主基调,尤其是大型平台企业。因为走低水平竞争、低水平重复是没有出路的。假如企业都去争夺流量,变成电商,走向带货,肯定是行不通的。而在创新领域,当下流行的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创新。

  平台企业的信心来源是什么?如何更好助力经济?

  国家的信心就是企业未来的信心。我们国家拥有超大规模市场这一优势。统一大市场建设可以加强和改进互联网平台经济。常态化的反垄断执法工作不可谓之不好,相反,常态化的规范执法、持续执法,能够使这个市场保持健康,让市场主体能够时刻在一个安全的场景下展开。

  企业的信心,还源于中国经济的韧性,可以理解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内涵:分别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总之,平台企业发展的信心,包括国家的支持、中国经济的韧性、对于政策更加清晰的理解。

  我们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为平台经济指明了方向,要在建立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基调下,构建自己的业务板块,做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做好数字创新的驱动力。

  国家的发展目标,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平台经济企业只有紧跟国家的重大需求,跟国家的未来发展在一起,才会有未来。如果只是一味想着“挣快钱”,且不排除这种情况出现,那这个行业就容易垮掉。

  在反垄断监管方面,反垄断已进入到产业领域之中,监管职责已写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部委的文件内。我们的执法正在扩容,事前预防性监管,批次性的监管包含行政约谈、行政处罚、行政指导等,我们的反垄断已越来越成熟了。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企业更要恪守公平竞争的底线,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就是要破除地方封锁、行政垄断、经济垄断,让数据和技术要素在这个大市场里充分地流动起来,使经济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平台经济将持续发挥稳定器作用

  平台经济所处的数字经济领域,已经连续11年增速显著高于GDP。未来平台经济将持续发挥经济稳定器、加速器的作用。由于疫情和国内外局势原因,整个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出现双链受阻的问题,产能下降、失业增加。而平台经济在灵活就业领域,容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它就像一个蓄水池,能够发挥稳定功效。平台经济基于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资源的优配,这样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比如分时段租赁,让更多灵活务工者“好就业”“就好业”,调动更多的劳动力闲散资源。

  人工智能的兴起,也将给平台公司的再出发注入重要力量。如今,人工智能成为了中美竞争的一个重要赛道,正如马斯克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所说,由于人工智能的加入,自动驾驶可以使汽车的使用率增高。人工智能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它会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增进。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资本,而平台经济拥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平台经济所依托的平台主体拥有海量的数据,平台企业对于发展人工智能有着天然的优势,很多平台企业要把自己定义为科技企业。

  从整个事件周期来看,中国的资本市场、互联网经济、数据市场等已回归到常态化状态。未来如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金融的风险设置?我们已进行了很清醒的判断,可能还需站在更高的格局来看待整个问题。(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孙庆阳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思想慧
汇集学者智慧
点击收获此专辑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6月MLF操作前瞻:降息预期博弈 有政策空间但面临“双重约束”
  • 国家发改委:欧盟限制中国电动汽车将加剧其化石能源依赖
  • 【重磅前瞻】6月LPR公布;北交所重启IPO审议;陆家嘴论坛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