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9月1日电 (李自曼 实习生 杨丹青)近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均已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整体来看,五大险企净利润合计达1781.93亿元,同比增长3.7%。值得关注的是,五大险企的新业务价值普遍实现20%以上的高速增长。
四公司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增超100%
新业务价值是衡量寿险公司业务增长潜力和经营质量的核心指标,反映新保单在未来生命周期内预期利润的现值。
据五大险企财报,2025年上半年,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71.7%,达到49.78亿元,增速居首;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8%,至61.82亿元;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为223.35亿元,同比增长39.8%;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达285.46亿元,同比增长20.3%。
其中,银保渠道的表现尤为亮眼,平安寿险、人保寿险、新华保险、太保寿险的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均超100%,成为公司新业务价值增长的重要推手。
8月28日,在中国人寿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中国人寿总裁利明光表示,近几年,根据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中国人寿对各渠道重塑定位。其中,银保渠道定位为重要战略支撑渠道,在“报行合一”背景下,持续提升渠道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构建“6+10+N”的均衡渠道布局。
8月29日,在新华保险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新华保险副总裁王练文指出,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中国银保市场展现出蓬勃的发展韧性和活力,新华保险银保渠道已成为驱动公司价值和规模双重增长的重要引擎。
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银保渠道规模保费为415.97亿元,同比增长37.52%,其中,平安寿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59.72亿元,同比增长168.6%。人保寿险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531.04亿元,同比增长24.1%;新业务价值29.24亿元,同比增长107.7%。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为461.92亿元,同比增长65.1%;新业务价值32.67亿元,同比增长137.08%。太保寿险银保渠道规模保费为416.60亿元,同比增长82.6%;新业务价值为36.04亿元,同比增长156.1%。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总保费达724.44亿元,同比增长45.7%,并未单独披露该渠道新业务价值情况。
有保险公司合作银行超百家
据公开资料,2024年以来,监管部门连续出台新规,推动银保业务规范发展。
2024年1月,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银行代理渠道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范保险公司银行代理渠道业务,督促人身险公司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即“报行合一”。该政策有利于险企遏制费差损、提升经营效益、控制风险。
2024年5月,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取消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数量限制,此前银行网点与险企合作有“1+3”的限制。所谓“1+3”,即根据彼时监管规定,商业银行每个网点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只能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开展保险代理业务合作。
政策加持下,各大险企着力布局银保渠道建设。据五大险企2025年中期业绩会披露,上半年,中国人寿合作银行突破百家;新华保险已与52家银行建立代理合作,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地方商业银行构建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人保寿险已与90家银行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中国平安在银行合作方面,推进多元化布局,强化与国有大行合作,加强与头部股份行、城商行等潜力渠道关系。
8月28日,在中国人保2025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中国人保副总裁兼人保寿险总裁肖建友表示,下半年将巩固深化与重点银行的业务合作,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优化产品结构方面,下半年将全面聚焦年金险、终身寿险等高价值产品,同时加快分红险产品的转型,防范利差损风险。特别是要在改善年期结构,提升5年期及以上业务占比上做出更多努力。
8月29日,中国太保总裁赵永刚在2025中期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未来,中国太保将打造银保渠道的“四高”队伍,推动高素质、高学历、高收入、高留存的“四高”队伍建设,同时优化区域布局,重点聚焦中心城市,稳步拓展机构队伍,加强在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的发展。
据东吴证券8月12日发布研报,2024年“报行合一”政策全面推行,银保渠道费率管控强化,行业平均佣金降低30%,推动费用优化与价值链向产品创新、服务升级转型。头部险企凭借优势实现份额集中提升,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预计,未来随着“报行合一”政策进一步深化及银保渠道承接存款能力不断加强,银保新业务价值率及新单规模或超越个险渠道。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李自曼:lizima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