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发布的“重庆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新一批创新应用对外公示”显示,重庆富民银行申请的“基于大模型技术的智慧信贷服务”已被纳入重庆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这也意味着富民银行主导的大模型在金融核心场景的运用,在该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领先性和可借鉴性意义。
据介绍,为贯彻落实《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银发〔2021〕335号文印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渝府办发〔2020〕40号),在中国人民银行支持指导下,重庆市持续深入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实施。近日,重庆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实施工作组面向社会公示新一批创新应用。重庆富民银行申请的“基于大模型技术的智慧信贷服务”项目成功入围。该项目私有化部署集成大模型,接入信贷相关业务平台,参与信贷业务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工作智能处理;运用多维度数据对大模型进行训练,建设金融专用领域小模型,打造内部风险知识库、风险评估报告助手、语音质检助手等辅助运营人员提升效率的工具,构建安全、可持续的信贷服务体系,增强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和合规经营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主要采用大模型技术、知识图谱技术、语音识别(ASR)和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技术,实现了创新技术运用与安全性的精准平衡。一是运用大模型技术,通过大量专业信贷知识库数据训练大模型,使得大模型能够模拟生成符合银行风险偏好的成套授信方案,为信贷风险管理决策提供辅助参考。二是运用知识图谱技术,通过对大量行内投诉数据、交易数据等,行外税务、司法等数据进行情感分析与风险等级分类,构建企业风险关联知识图谱,辅助风险管理人员提升风险决策的运营效率。三是利用语音识别(ASR)和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对坐席录音进行分析,识别坐席话术、语气及客户反馈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降低合规风险与客户投诉率。
在技术创新与安全平衡方面,重庆富民银行一是遵循“用户授权、最小够用、全程防护”原则,充分评估潜在风险,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严防用户数据的泄露、篡改和滥用风险。二是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掌握创新应用风险态势,保障业务安全稳定运行以及数据安全性,保证多方可信计算各方的资源不被非授权的访问和滥用,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充分评估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对大模型预生成的内容作为辅助提效工具,对生成不准确的内容及时更正。建立模型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引入专家经验对模型结果进行人工复核,建立 “机器评估+人工校验”的双重验证机制,及时发现模型错误,不断改进模型训练结果。
该项目依托大模型与知识图谱技术的深度融合,显著提升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时效,同时凭借产业链风险识别能力,有效带动制造业上下游企业融资效率升级;此外,通过语音质检技术优化客服交互质量,提升企业咨询响应效率,为实体企业提供更顺畅的服务体验。作为中西部首个全流程智能化风控的开创性实践,该项目为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科技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模式,更成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标杆范例。
下一步,重庆富民银行将以技术深化与普惠服务升级为核心,推动信贷业务与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合以提升服务质量,力争2026年实现普惠信贷客户服务效率提升30%。未来,重庆富民银行将以监管沙盒为创新引擎,在安全合规轨道上持续深耕金融科技,以技术驱动信贷服务更精准高效地触达实体经济需求,为提升服务质量、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数智动能,最终让富民银行进化为智慧与温度并重的金融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