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9月2日电 (魏薇)8月29日,中国建设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经营业绩。面对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复杂环境,建设银行实现了“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稳健发展态势,多项核心指标表现亮眼。
数据显示,建设银行上半年实现经营收入3859.05亿元,同比增长2.95%;拨备前利润2901.03亿元,同比增长3.37%,净利润1626.38亿元。净利息收益率1.40%,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ROA)和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0.77%和10.08%。
基于业绩,建设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拟向股权登记日在册的全体普通股股东派发现金股息486.05亿元,每10股派发现金股息1.858元(含税),分红比例达30.0%。
建设银行行长张毅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建行将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经营策略。在资产端,稳总量、优结构、拉久期、增收益;在负债端,抓核心、夯基础、控期限、降成本;在收入端,稳基本盘,拓增长点;在服务端,坚持客户深耕和产品组合策略。坚决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以优质服务锻造核心市场竞争力。
营收结构持续优化,多引擎驱动稳健增长
2025年上半年,建行经营收入与拨备前利润实现“双正增长”,这背后是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成本管控三大引擎的协同发力,营收结构与增长质量同步优化。
在利息收入端,建行通过“扩规模、优结构、精定价”三大举措,有效收窄净利息收入降幅。规模层面,加大高质量金融供给,上半年生息资产日均同比增速7.45%,较一季度提升1.53个百分点,贷款和金融投资较上年末增加2.7万亿元,创近三年同期新高,为利息收入提供坚实规模支撑。
结构层面,建设银行精准优化信贷结构,紧扣国家战略,“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贷款增速亮眼。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科技贷款余额5.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1%;绿色贷款余额5.72万亿元,同比增长14.8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8523.7亿元,较年初增幅13.44%,均高于该行贷款的平均增速,信贷资源向高质量发展领域的倾斜效应持续显现。
定价层面,精细化管理成效逐步释放。今年上半年,建行净利息收益率(NIM)为1.40%,较一季度仅微降1个基点,边际企稳迹象明显;同时,活期存款占比41.76%,继续保持同业领先,存款付息率1.40%,同比下降32个基点,负债成本优势进一步巩固,为利息收入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轻资本转型显成效
在当前息差持续收窄的行业背景下,商业银行也在开辟新的增长路径——摆脱对贷款规模的过度依赖,发力中间业务、以“轻资产转型”拓展利润来源,正是关键方向之一。
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非利息收入则成为建行营收增长的“新引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建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992亿元,同比增长25.93%,占经营收入比例提升至25.70%,营收结构优化成效显著。具体来看,作为非利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52.18亿元,同比增长4.02%。
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将手续费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客户基础持续夯实。国家政策鼓励各家银行减费让利、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建行在贯彻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加大了对客户和项目的拓展,客户基础进一步扩大。
二是巩固并提升服务能力,重点领域收入贡献增加。在对私服务方面,通过深化数字化运营和精细化管理,第三方支付上半年收入贡献超百亿元。在对公结算方面,增加了对公客户的拓展,提高了产品的覆盖度,对公结算收入比较稳定,在同业中处于第一方阵。此外,在服务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同时,银团贷款、投资银行和特有的工程咨询服务的收入都实现了比较好的增长。
三是抓住资本市场回暖的有利机遇,财富管理业务边际向好。代销基金收入增速超过20%。第三方存管(CTS)客户总量和存管资金量均保持同业领先,收入增幅超过40%。代理保险方面,二季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业务量增加的同时收入也呈现了正增长。
手续费收入的增长,也带来了建行收入结构上的变化。在生柳荣看来,有“两个占比”数据可以体现:第一个占比是手续费净收入占经营收入的比重,上半年为16.90%(H股口径),较上年同期上升0.17个百分点,体现了银行的轻资产轻资本特征;第二个占比是重点领域收入占比,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交易银行等重点领域收入贡献在六成以上。
“近年来我们都在倡导转型,这一变化也说明我们的转型效果不断在呈现,收入结构在优化,增长动能在增强。”生柳荣说。
除了手续费及佣金相关收入的稳步提升,建设银行在其他非息收入领域同样表现亮眼。数据显示,上半年该行实现其他非息净收入340亿元,同比增长111.36%,进一步丰富了营收结构,有效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精细化的成本管控也为建行营收改善“保驾护航”。半年报披露,2025年上半年,建设银行持续加强全面成本管理,提升费用开支效率,成本收入比降至23.72%,较上年同期下降0.43个百分点,保持同业较优水平,投入产出质效持续提升。
“两降一升”筑牢防线,风险抵补能力再增强
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建行资产质量呈现“不良率下降、关注类贷款占比下降、拨备覆盖率提升”的“两降一升”良好态势。这也显示出建行风险抵御能力与管控水平进一步提升,为长期稳健经营奠定坚实基础。
从核心指标来看,截至今年6月末,建行不良贷款率为1.3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平稳可控;关注类贷款占比1.81%,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潜在风险进一步收敛。
在重点风险领域管控上,建设银行副行长李建江在业绩会上介绍了该行的关键举措与成效:针对房地产领域,建行在满足合理融资需求的同时,深入研判风险演化趋势,强化监测,截至6月末,建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普惠零售领域,建行通过强化智能风控体系建设,推动数字化风控工具融入、嵌入信贷业务流程,通过加强风险源头和过程管理,持续提升风控质效。
而风险抵补能力的大幅提升,更为资产质量安全增添“双保险”。一方面,上半年,建行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39.40%,较上年末增加5.8个百分点,为应对潜在风险预留了充足空间;另一方面,截至6月末,建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4.34%,资本充足率19.51%,资本充足水平继续保持同业领先,上半年建行顺利完成增资工作,不仅进一步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更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坚实的资本支撑。
“预计未来一个阶段,建设银行资产质量可以保持稳定,核心指标表现处于合理区间,风险抵补能力继续保持充足。”李建江表示,展望下半年,建设银行将不断完善集团一体化风险内控管理体系,强管控、调结构、夯基础,持续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稳定分红回馈股东,长期投资价值彰显
作为国有大行,建设银行在分红政策上保持一贯的稳定性,展现出其长期的投资价值。
从历史数据来看,建行上市以来累计分红已超1.3万亿元,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分红超千亿元,分红规模与稳定性在同业中保持领先。2025年,建行进一步明确“全年两次分红”计划,其中中期分红比例保持30%,既体现了对投资者的重视,也反映出公司对自身经营稳健性与现金流充足性的信心。
稳定的分红政策,不仅是建行盈利能力的直接体现,更成为吸引长期投资者的重要砝码。Wind显示,2022年至2024年,建设银行的股息率分别为6.47%、5.98%和4.55%,保持着较高水平。近年来,建行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现金分红也持续维持高位,为投资者创造了长期稳定的回报。
展望全年,张毅在业绩会上表示,建行将继续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合理资产增速,继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聚焦客户综合化和集团一体化经营服务,深化降本提质增效,强化资产质量管控,力争盈利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魏薇:weiwei@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