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朱毅:关于预制菜,消费者和国标为何各说各的?
中新经纬 | 2025-09-16 21:41:22

  中新经纬9月16日电 题:关于预制菜,消费者和国标为何各说各的?

  作者 朱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最近预制菜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从家庭餐桌争论到热搜榜单,不少人看得一头雾水:预制菜到底是懒人救星还是饮食刺客?

  国标怎么说?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给预制菜下了官方“身份证”。想当“预制菜”,必须同时满足三个硬条件,缺一不可。

  第一,得有工业化出身,不是小作坊随便做的,得用标准化工艺生产,还得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就像开店得有营业执照,没这证的都是“黑户”。

  第二,得穿预包装外衣,独立密封包装是标配,标签上必须写清怎样保存,比如冷藏还是冷冻;怎样食用,比如加热几分钟。要是没写明白,那就是不合格选手。

  第三,得是“免厨艺选手”,不用“颠勺”,消费者或餐馆简单加热,比如微波炉转2分钟或简单煎一下,稍微熟制就能吃,主打一个开箱即食感。

  像超市里的即热红烧肉、冷冻宫保鸡丁,就是典型的持证上岗预制菜。

  这里必须分清一个误区,预制菜不等于预加工菜。预加工菜顶多算厨房预备役,比如餐厅中央厨房切好的净菜、腌好的肉丝。这些还得靠厨师下锅炒、下锅炖,才能变成餐桌上的菜,本质是半成品“画布”。而预制菜是“成品画”,拆了就能吃,两者差着一个“烹饪技术”的距离。

  预制菜并非中国土特产,其早就是国际老玩家了。美国1920年就靠冷冻技术搞起了预制快餐,汉堡、炸鸡最早都是预制出身。日本1964年办奥运会时,靠中央厨房搞标准化预制餐,又快又好吃,圈了一波粉。在我国2008年奥运会上,预制菜也耀眼登场,招待八方来客。

  中国预制菜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冷链技术猛追、消费者对方便快捷餐食需求大,这几年相关产业的发展速度如同坐上火箭似的,不过总体是朝着更规范的方向跑。

  为啥总吵架?

  既然国标写得明明白白,为何大家还总对预制菜有意见?因为消费者的理解和官方的定义,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在很多消费者眼里,只要不是厨师当场从头做出来的,都叫预制菜。餐厅提前炖好的汤、中央厨房送来的半成品菜,甚至便利店加热的饭团,都被归为预制菜家族。倒不是大家故意抬杠,主要是消费者对新鲜现做有执念,谁不想吃满满锅气的菜呢。这种情感期待,让大家把预制的范围扩得特别大。

  但近期关于预制菜争议的核心,其实是知情权和价格的博弈。没人真的讨厌方便,讨厌的是花了现炒的钱,却吃了没被提前公开说明的预制菜。

  当前,预制菜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黑箱。国家鼓励餐饮商家标清楚是否为预制菜,但没强制要求。不过也有餐饮企业用不同颜色标注现做、半预制、复热,一眼就能看懂。其他商家真该学学,别等失去消费者信任了才着急,那时候可就晚了。

  教你3招当聪明买家

  担心预制菜不健康、不安全,其实只要掌握甄别技巧,就能放心选。记住这3招,保准不踩坑。

  1. 四步甄别法,像HR查简历一样挑预制菜

  看标签,重点盯3个信息:厂家资质,有没有正规许可证;配料表中的添加剂越少越好,成分越简单,越让人放心;营养标签中,钠含量越低越健康。

  观包装,遇到胀袋、漏气、袋里结了厚厚一层冰的,直接放下。包装破了可能变质,冰霜多说明反复解冻,不新鲜。

  辨类别,广义预制菜分即食,比如卤味,开袋直接吃;即热,比如料理包,加热就吃;即烹,比如腌制好的牛排,需要煎一下。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别买错了徒增麻烦。

  查储存,冷冻预制菜,比如佛跳墙,必须全程冷链,要是在超市常温区放着,别买。常温预制菜,比如即食鸡胸肉,得看保质期,快过期的也别碰。

  2. 别担心安全,现代科技早给预制菜上保险了

  很多人怕预制菜有添加剂、不新鲜,其实现在的食品科技早解决这些问题了。

  锁鲜技术,比如零下40℃急冻,能瞬间冻住食物的水分和营养,就像给食物按了保鲜暂停键,解冻后口感和新鲜的差不了多少。杀菌工艺,超高压灭菌、巴氏杀菌这些技术,能代替部分防腐剂,让食物放得更久,安全又放心。冷链物流从工厂到超市再到你家,全程有温控追溯系统,就像给食物配了个专属保镖,确保中途不会变质。

  3. 别把预制菜当每日正餐

  预制菜确实方便,同时也能保证食品安全。但是,长期只吃预制菜,烟火气不足。最好的方式是,吃预制菜时,搭配点新鲜蔬菜、杂粮。

  预制菜是食品工业发展的方便产物,并没有那么可怕。未来能不能被大众广泛接受,关键在三点:国标普及得更到位,商家主动公开工艺,消费者也学会鉴别。参考国外预制菜产业发展经验,只要标准化和透明化跟上,预制菜就能从争议焦点变成餐桌帮手,真正帮助解决不想做饭又想吃好的难题。

  公众为什么对“不明不白地吃”生气,因为吃就是普通人最在乎的事,吃就是日子的根。这份朴素的盼头、朴素的幸福,无论如何都该被理解和尊重。(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芷菡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思想慧
汇集学者智慧
点击收获此专辑更多精彩内容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打造“数字武汉”城市治理样板,武汉携手华为探索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 现货黄金首次突破3690美元;小鹏汇天回应飞行器相撞
  • V观财报|万科再获深铁20亿元“输血”:年内已提供超250亿元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