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多家银行暂停部分积存金业务,啥原因?
中新经纬 | 2025-11-03 18:57:29

  中新经纬11月3日电 (魏薇 孙倩)3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公告,暂停受理部分积存金业务,主要涉及主动积存、新增定期积存、提取实物等环节。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暂停上述业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黄金税收新政落地后的合规调整,另一方面提醒投资者合理控制持仓规模和仓位,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投资风险防范。

  有银行暂停部分积存金业务

  工商银行3日上午公告称,受宏观政策影响,根据该行风险管理要求,自2025年11月3日起,工商银行暂停受理如意金积存业务的开户、主动积存、新增定期积存计划以及提取实物的申请,存量客户处于有效期内的定期积存计划的执行以及办理赎回、销户不受影响。

来源:中国工商银行官网

  建设银行也公告称,受市场波动影响,结合风险审慎管理要求,自2025年11月3日(含)起,该行暂停受理易存金业务实时买入、新增定投买入、实物金兑换等申请,存量客户易存金定投计划的执行、赎回以及销户不受影响;暂停个人黄金积存兑换实物贵金属、账户黄金兑换实物贵金属等申请,其他个人黄金积存业务不受影响。

来源:中国建设银行官网

  对于暂停易存金等业务的原因,中新经纬以投资者身份咨询建设银行在线客服,工作人员回复称,目前该行正在对贵金属产品进行系统性的优化与升级,旨在未来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黄金产品与服务体验。

  兴业银行同日发布的《关于暂缓积存金兑换(提取)实物金业务的对客提示》称,根据2025年11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为有效保障投资者权益,优化实物金供应与配送,该行现需对积存金等业务部分服务进行改造。

  上述提示称,从2025年11月3日开始暂缓受理积存金兑换(提取)实物金、添利金条产品购买及兑换(提取)实物金申请,相关服务待调整完成后恢复,具体时间及规则将另行公告。积存金活期及普通定期购买与赎回交易、添利金条赎回不受影响。

  专家:黄金税收新政落地后的合规调整

  银行为何突然暂停部分积存金业务?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研究总监李钢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暂停的核心原因在于黄金税收新政落地后的合规调整。

  中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1月1日发布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公告自当天起实施,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公告提到,会员单位或客户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称交易所)交易标准黄金,卖出方会员单位或客户销售标准黄金时,免征增值税。未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交易所免征增值税;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按照相关规定适用增值税政策。

  李钢指出,上述新规提出“用途分流、平台管控、全链追溯”的税收治理体系,要求明确区分投资性与非投资性黄金,并对实物出库、交割、发票开具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银行的积存金业务兼具储蓄和投资属性,一旦客户提取实物金条,就涉及出库环节的税务认定。由于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积存金提金、回购环节的税务口径及发票处理方式,银行为了合规或选择暂时暂停新增交易及实物兑换,待执行细则清晰后再恢复。”李钢说。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中新经纬表示,多家银行暂停部分积存金业务,可能是基于宏观政策变化和银行风险管理需要。一方面,新规发布后银行可能需要对业务、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税务政策变化的要求。另一方面,近期受全球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国际黄金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银行通过暂停部分业务,提醒投资者合理控制持仓规模和仓位,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投资风险防范。

  此外,董希淼还提到,部分银行曾多次暂停过贵金属业务,但暂停时间不长。一般而言,已经开户的投资者正常交易不受影响。

  在李钢看来,存量积存金持有人账户内黄金权益仍然有效,暂停主要影响新增买入与实物提取功能。

  11月3日晚间,工行公告称,现已恢复受理如意金积存业务的开户、主动积存、新增定期积存计划以及提取实物的申请。“您可通过该行营业网点、中国工商银行APP等渠道办理各类如意金积存业务。同时,建议您关注黄金市场波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守护自身资产安全。”

  “从投资角度看,这次暂停反映出监管正推动黄金投资从实物化向金融化转型。未来,黄金ETF、上海金交所标准金、银行间标准金条等产品的地位将上升,这些产品税务链条清晰、流动性高、风险更可控。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购买黄金饰品、以旧换新或回收时应保存正规发票与交易凭证,否则在税务审核或回购定价中可能出现折价。”李钢说。

  李钢指出,新政和银行暂停部分积存金业务本质上标志着黄金市场由粗放流通向规范金融化转型。短期内或带来价格波动与渠道收紧,但中长期看有助于黄金市场的透明化、集中化和价格发现机制完善,推动国内黄金投资回归长期配置逻辑,而非短期炒作。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魏薇:weiwei@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李中元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郭晋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

  • 央行11月25日发行中国京剧艺术普通纪念币
  • 首单落地!平安银行“数字资产质押”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
  • 股价持续拉升!全球芯片涨价潮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