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1月20日电 (闫淑鑫)燕之屋终于要摘得“燕窝第一股”的头衔。
近日,港交所披露厦门燕之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燕之屋)聆讯后资料集,意味着燕之屋已通过上市聆讯。
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前五个月,燕之屋主力产品出现了销量下滑。
“碗燕”少卖5万碗,平均售价涨了2元
据最新招股书,2023年前五个月,燕之屋实现收入7.83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现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率也由2022年的11.9%提升至12.8%。
燕之屋称,业绩增长主要由于公司持续努力发展业务、优化销售渠道及推出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招股书显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2年,按零售额计算,燕之屋是中国溯源燕窝市场最大的燕窝产品公司,市场份额为14%。
从收入构成来看,“碗燕”仍是燕之屋的主力产品,但收入占比有所下滑。数据显示,2023年前五个月,“碗燕”销售收入为2.83亿元,在燕之屋总收入中的占比由2022年的38.9%降至36.2%。而2020年、2021年,“碗燕”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3%、44%。
“碗燕”也是燕之屋毛利率最高的一款产品。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碗燕”毛利率分别为55.6%、58.3%、61.6%,2023年前五个月增至62.4%。在“碗燕”高毛利的带动下,燕之屋综合毛利率也连年上涨,截至2023年前五个月,已由2020年的42.7%增至51.9%。
燕之屋在招股书中提到,“碗燕”毛利率较高是因为公司将其定位为高端产品系列,主要通过线下销售渠道销售该产品,线上促销活动及物流成本有限。
高毛利背后,“碗燕”持续涨价。据燕之屋招股书,“碗燕”的平均售价从2020年的163元/碗,一路涨至2023年前五个月的177元/碗,涨幅约8.7%。
数据显示,2023年前五个月,燕之屋一共卖出159.69万碗“碗燕”,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卖约5万碗。2023年前五个月,“碗燕”的平均售价较上年同期贵了2元。
燕之屋表示,如果公司未能维持有效的定价策略,或产品价格面临下调,均可能对公司业务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广告支出减少
燕之屋此前在冲击A股上市时,曾被质疑用大量广告营销支撑业绩。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燕之屋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3.18亿元、3.99亿元、5.04亿元,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24.4%、26.5%、29.1%。
燕之屋在招股书中介绍,公司销售及经销开支主要包括广告及推广费以及雇员福利开支,其中广告及推广费是最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广告及推广费用分别为2.36亿元、2.69亿元、3.26亿元,占销售及经销开支的74.3%、67.4%、64.8%。
也就是说,过去三年,燕之屋花了8.31亿元来“打广告”,而同期燕之屋净利润总和也才5亿元。
不过,从燕之屋最新财务数据来看,燕之屋今年减少了营销方面的支出。招股书显示,2023年前五个月,燕之屋广告及推广费1.2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20万元,在销售及经销开支中的占比也由上年同期的66.7%降至60%。
但燕之屋在招股书中透露,未来三年,该公司会将此次IPO所募资金的一部分用于加大品牌建设及营销推广力度,具体包括通过电视、广播等传统营销渠道进行广告活动;通过品牌赞助及冠名机会与符合公司品牌价值及目标受众的活动、组织或个人合作等。
此外,在扩大销售网络方面,燕之屋介绍,该公司计划通过在一线城市建立综合体验门店、在二线及三线城市开设更多旗舰店、在主要机场枢纽及高铁站设立品牌形象店等方式进一步渗透现有市场。同时,公司还计划与精品超市、会员超市及便利店建立合作,以触达更多的消费者;通过与经销商合作以进入新的市场,将经销网络扩展至中国下沉市场以及香港、澳门及其他海外市场。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31日,燕之屋拥有91家自营门店及214名线下经销商,涵盖中国614家经销商门店。(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闫淑鑫:yanshuxi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