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梁:新能源产业链哪些赛道投资机会多?
中新经纬 | 2021-11-25 16:58:54

  中新经纬11月25日电 题:新能源产业链哪些赛道投资机会多?

  作者 王梁 中加基金基金经理

  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重塑中国能源结构和制造业产业链之余,也在不断地搅动资本市场,改变着机构的持仓偏好。如何理解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的大逻辑?其中又蕴含哪些投资机遇?

  中游是新能源产业链创新核心

  发展新能源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源依赖的问题。由于中国在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储备上相对贫乏,能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排名中处于较后位置,总体上是一个资源对外依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每年石油、天然气进口量非常大,消耗了很多外汇。

  新能源,包括光伏、风电、核电等,都属于制造依赖型,而非资源依赖型产业。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产业链非常完整,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以光伏为例,从最上游资源端,到中游的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再到下游的机械制造、设备等,整个产业链,中国基本上是自主可控的。简而言之,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我们可以把能源需求从资源依赖,变成制造依赖,这样相当于我们的能源实现了自主可控。预计未来几年,新能源建设将成为中国新基建最迫切的方面之一。

  就新能源全产业链来说,中游和下游的创新相对更多,它们都属于比较纯粹的制造行业,跟上游不太一样,上游可能更多涉及矿产加工等。新能源产业链中下游比较宽泛,主要指材料和电池,这些子行业具有比较明显的主动创新和被动创新的动力,唯有如此,它们才可能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比如,刀片电池其实就是磷酸铁锂基础上的创新,磷酸铁锂添加了一些新的材料,又变成了磷酸锰铁锂;4680圆柱电池则是在三元锂电池基础上的一个创新。

  总体来看,中游竞争是比较激烈的,对创新的渴求也是极强的。我们认为,在未来供需矛盾逐渐解决后,创新将成为新能源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中游是整个新能源产业创新的核心。

  风光核水电投资机会存差异

  除了广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以外,新能源产业链还涵盖风、光、核、水电等赛道,这里面的投资机会各有不同。

  对比来看,光伏是一个类似于半导体的行业,算是精度要求不那么高的半导体,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一个偏化工的制造业。半导体一直遵循摩尔定律在发展,即每隔一段时间,成本会下降,但运算能力却在不断提升。光伏也是如此,随着技术迭代,转换效率会提高,成本也会下降,蕴含潜力比较大。

  风电产业性质则更偏向物理,其发电设备主要由铁柱子和复合材料制成的叶片构成,叶片也是以物理材料为主。偏物理类的东西想降成本比较难,因为它的成本卡在上游矿石上,很难下降。风电产业要降成本,一方面是沿着大型化路线,即把做风电的塔筒和叶片做大做长,把单位能耗降下来;另一方面则是将驱动电机从永磁直驱部分替换成双馈。简而言之,即减少价格较贵的稀土永磁使用。但再往更长期看,风电降低成本的潜力很难跟光伏媲美。此外,光伏发电对资源和地点的要求没有风电那么高,因此风电的建设密度是有天花板的,光伏可能就会好很多。

  水电投资机会则相对有限。因为水电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类似于公用事业。其同风电、光伏相似,属于“靠天吃饭”的能源。为了保证水力发电的稳定性,未来会在水电站旁建设一批蓄能,保证发电量的稳定。受益于此,水电曾有过一波行情。但整体来看,水电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受资源条件限制比较大,建设条件比较苛刻。另外,水电的技术也比较成熟。

  新能源行业高增长前景明确

  相对来看,新能源产业链科技含量较高,创新迭代速度也不慢,很多都属于成长型行业,该如何给各行业或者企业估值?我认为,新能源产业链上,每个公司或者每个行业属于不同的赛道,估值方法也大不相同。如果是单纯的机器加工制造业,估值就相对便宜。如果涉及到新材料,包括半导体、高压电杆这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行业,估值会更高一点。如果国内渗透率,包括技术渗透率和国内企业渗透率不高的情况下,也可以给更高的估值。

  另外,由于新能源产业链上很多属于成长型行业,跟消费赛道不一样,需要看估值和业绩的匹配度。如果业绩增速往下,估值肯定不会给太高。目前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新能源行业的高增长前景较为明确,所以估值容忍度也会相对高一些。(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

  王梁,北京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证券从业10多年,从事过7年多的买方和卖方研究工作,深研过汽车、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机械等行业,获得过“金融界交运设备行业最佳分析师”奖项。2015年,加入中加基金,担任汽车、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机械等行业的研究员,2017年起任专户投资经理,现担任中加基金基金经理。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杨京川

思想慧
汇集学者智慧
点击收获此专辑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尽在中新经纬APP,点击阅读

  • 中新经纬

    权威 前瞻 专业 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