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经纬10月26日电 题: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平衡好消费和投资
作者 盛松成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十五五”时期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强调既要“质的有效提升”,也要“量的合理增长”。为实现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仍需保持年均4.5%以上的增速。
公报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这表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已经进入纵深阶段。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一个抓手是发展好生产性服务业。2024年笔者在《生产性服务业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研究中,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较美国低16.3个百分点,尤其是在研发、信息技术等高附加值领域尚存在一定差距。公报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并“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为服务业赋能新质生产力指明方向。
全面扩大内需应着重考虑消费和投资的良性循环
早在2024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第一大任务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同时,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笔者认为,这标志着我国宏观政策的重大转变,具有里程碑意义。传统投资过度扩张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一大症结。今年三季度,我国产能利用率为74.6%,低于正常水平。因此,正确处理消费和投资的关系十分重要。
笔者在2023年就提出“消费和投资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提振消费不仅能增加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还能催生出新的、高层次消费需求,进而促进高质效投资。应认识到,只有无效的投资,没有无效的消费。我国消费和投资之间应该实现一种更加平衡的良性互动。
本次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推动“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
在提振消费方面,笔者建议通过税制改革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比如优化增值税分配机制,更精准补偿消费地。
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政策要适应新形势的实际需要
公报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2013年“自贸区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开始走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双向投资”阶段,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全球的位次也开始进入前三名。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ODI)首度超过引入外资规模(FDI)。同时,我国贸易伙伴日趋多元化,贸易集中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对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19年的50.8%降至2024年的45.5%。而来自美国的贸易顺差占我国货物贸易顺差的比重从2018年的92.1%持续下降至2024年的36.4%,是最近十年来的最低点。这些变化意味着,人民币汇率中长期稳中有升总体上会更有利于我国双向开放和对外经贸关系。
企业通过人民币开展国际结算,可以有效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目前我国货物贸易中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的比例已达30%,部分地区(如广东)则高达50%以上。
总之,笔者学习四中全会精神突出的体会是,全会强调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辅相成,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扩大内需和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