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财人>>正文

刘力:厉以宁老师的“家国情怀与学者之心”

2023-02-28 22:20:39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2月28日电 题:厉以宁老师的“家国情怀与学者之心”

  作者 刘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

  没想到不久前听说身体有所恢复的厉以宁老师,就这么突然地离开了我们。回首三十多年来在厉老师领导和教导下学习工作的历程,感慨良多。

  我本科与硕士均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硕士毕业以后到北京钢铁学院物理系工作。1985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立,同时组建了由厉老师担任系主任的经济管理系。当时厉老师引进了一批有数学、物理背景的青年教师,机缘巧合下我于1986年1月进入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即现在的光华管理学院)工作,此后便一直跟随厉老师学习和工作。厉老师与我父亲同龄也相识,因此,厉老师于我而言,既有师生之情、知遇之恩,还有长者之尊。

  1987年,我经学校公派到国外留学离开两年多,1990年初回到经济管理系后继续跟随厉老师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回国后我很快去看望了厉老师,向他报到并求教。一番交谈后,时近中午,厉老师非常诚恳地邀请我在他那里吃饭。作为晚辈和学生,我当时一方面打心眼儿里感激厉老师的盛情和诚挚,一方面又实在不好意思让厉老师亲自下厨做饭而我却“坐享其成”,加之自己住的地方距离厉老师家也不远,最后还是婉拒了。后来每当想起此事,一直认为当时的选择是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憾事。如果当时能够陪厉老师一同午餐,不但能够得到更多有益的教诲,还能成为铭记终生的美好回忆。

  回国后,厉老师带领我和其他老师、同学一起做了湖南屈原农场和海南农垦的改革方案。1990年代后期和2000年代初,厉老师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我有幸作为工作小组的一员,参与了一些具体的工作,在厉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集杰出学者和经济体制改革倡导实践者于一身的厉老师,有一个非常突出和可贵的特点,就是他的学术研究和改革设想,总是能够结合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在大量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做到不仅有理有据,而且还要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比如现在回过头来看,最初起草的《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可能并不是那么完美,颁布后至今也经过了多轮修改,未来很可能也还需要不断修改。但是在当时的经济体制、认识水平和法律环境下,起草并颁布一个可以被通过的、规范当时还是具有“全新”概念的“证券”和“证券投资基金”如何运行的法律,是非常艰难的。必须将证券(资本)市场运行规律规范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综合考虑并合理吸收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然后得到一个良好的平衡。

  厉老师最为人所熟知的学术贡献和改革创意是他关于企业体制(所有制)改革、特别是股份制改革的思想和倡导,他1986年4月26日在北京大学“五四”科学讨论会上表示,“经济改革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价格改革,而取决于所有制的改革,也就是企业体制的改革。”

  厉老师一生中进行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研究,也因为对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革作出的突出贡献被尊称为“厉股份”,但出版于1980年代末期的《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一书才是厉老师认为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西方的非均衡理论考察的是市场不完善、价格信号不能起到自行调整供求关系的条件下的经济运行过程。而厉老师根据对当时中国经济现状的研究发现,中国经济运行中隐藏的更为严重的非均衡是缺乏具有充分活力的、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具有独立市场决策权利的企业,他们无法对市场和价格信号做出恰当的反应。厉老师将前一类成熟市场国家的非均衡称为第一类非均衡,而中国由于企业机制导致的非均衡为第二类非均衡,并指出需要培育出充分自主、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从而由第二类非均衡转化为第一类“非均衡”。这种两类非均衡的思想,正是厉老师关于中国企业体制改革思想的理论和学术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厉老师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机制改革的思路和模式,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设想”,而是建立在他自身对中国实际国情的充分了解和严谨深入的学术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这不仅是厉老师最令人敬佩的地方,也鲜明地反映出厉老师的学者特色。厉老师曾经表示,“作为读书人,总有些正心、齐家、改善人民生活的想法,这是我坚持至今的动力。”厉老师这一辈学者的家国情怀、对思想理论问题独立而深入的思考、在学术研究上的严谨认真,都是非常值得我们这些后辈乃至青年人认真学习和继承的。

  厉老师不但有深厚的学术功底,而且非常善于把这些经济学理论用很直白的、通俗易懂的语言直指要害地表达出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严峻,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来解决就业问题。厉老师很多年前就用“自行车理论”对此做了一个通俗易懂而又精辟的说明,他指出:自行车骑快了,相对比较稳定,要是骑慢了,甚至不动了,自行车就会倒了。

  用非常浅显的语言把一个很重要的经济问题给大家讲得很清楚。这也是厉老师作为学者和教师的一个特点。

  作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创立者,厉老师为光华管理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一直非常关注光华管理学院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虽然声名在外,但厉老师从来都只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学者(读书人),一个教师,直到80多岁高龄他都一直坚持在给学生上课。2016年厉老师在《江城子,86岁自叙》中“而今学子已成行,著书忙,似垦荒,虽过八旬,敬业在课堂。试问平生何所愿?青胜蓝,满庭芳”的一段诗,就是他对自身教师生涯的最好诠释。

  厉老师1955年在大学毕业时写下《鹧鸪天》, “溪水清清下石沟,千弯百折不回头,兼容并蓄终宽阔,若谷虚怀鱼自游。心寂寂,念休休,沉沙无意却成洲,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这是他一生治学态度的最好体现。在厉老师起起伏伏的一生中,始终都坚持自己的学者观点和学者之心。作为一个“读书人”,他通过自己的思考、研究和对中国实际的调查了解,真心地去解决中国的问题,做好中国的学问,至于很多人关心的“其他方面”,则完全不作考虑。这是厉老师最为可贵的品德。如果我们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者都能够坚持这样一种治学态度和行为方式,相信对我们整个的学术研究环境和学术创造力都是非常有益的。(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陈俊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