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股市>>正文

科创板企业去年业绩强劲:营收首破万亿,净利润首破千亿

2023-03-01 12:49:24 澎湃新闻

  科创板企业去年业绩强劲:营收首破万亿,净利润首破千亿

  营收首破万亿、净利润首破千亿!科创板2022年业绩最新情况出炉。

  截至2023年2月28日,科创板507家公司悉数披露2022年业绩。其中,504家披露了业绩快报,2家披露了年报,1家披露了业绩预告。

  整体来看,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首次破万亿、净利润首次破千亿:2022年营业收入合计12050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29%;归母净利润合计1144亿元,同比增长8%。

  随着科创50成份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好,科创50ETF“吸金”能力也持续增强。数据显示,科创50ETF产品最新份额已达到874亿份,较2022年初增长191%,产品规模超过800亿元,已成为境内第三大宽基指数产品。

  七成公司实现营收增长

  考虑到科创板允许无收入和无盈利企业上市,剔除47家未盈利上市企业后,板块整体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幅分别为30%、13%。

  具体来看,营业收入方面,七成科创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76家公司营业收入增幅超过50%,超四成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

  净利润方面,超八成科创板公司实现盈利,近五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9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50%。其中,41家公司净利润翻番,净利润增幅最大的为艾力斯(688578),增长超过6倍。

  在2022年,大全能源(688303)的归母净利润最高,为191.2亿元;中芯国际(688981)的净利润也超过100亿元,达121.33亿元。

  与此同时,部分科创板公司因市场形势变化、行业需求调整、疫情影响等因素,业绩出现下滑。其中,净利润降幅超50%的公司有45家,由盈转亏和亏损扩大的公司有73家。

  新能源、半导体增幅居前

  从头部公司的业绩来看,科创50指数成份公司在2022年度共实现营业收入6000亿元,归母净利润686亿元,分别占科创板整体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的50%、59%,同比分别增长43%、36%。

  具体来看,42家公司营收增长、32家公司净利润增长。其中,芯原股份(688521)、派能科技(688063)、大全能源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55.31%、302.13%、234.05%。此外,随着高毛利率业务放量,翱捷科技(688220)在2022年净利润同比减亏3.4亿。

  分行业来看,新能源(光伏、动力电池等)、半导体(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及材料)相关企业增幅位居前列。

  在光伏领域,科创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323.04亿元,同比增长99%;归母净利润299.95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硅料龙头大全能源、光伏组件龙头天合光能(688599)和晶科能源(688223)分别实现净利润191亿、37亿、29亿,均实现翻倍以上增幅。

  动力电池企业方面,科创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91.31亿元,同比增长74%;归母净利润99.14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振华新材(688707)、长远锂科(688779)、容百科技(688005)净利润分别增长208%、113%、49%。

  在集成电路行业,科创板目前已汇聚近90家公司,2022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49.34亿元,同比增长21%;归母净利润299.2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95.16亿元,同比增长39%,归母净利润121.33亿元,同比增长13%。

  上游半导体设备、材料企业方面,拓荆科技(688072)、华海清科(688120)、芯源微(688037)、盛美上海(688082)、安集科技(688019)、有研硅(688432)等多家公司净利润增长翻番。

  9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预计年报披露后“摘U”

  科创板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下,一大批在原有制度下无法登陆A股市场的“硬科技”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目前,已有48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表决权架构企业、6家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上市时未盈利企业方面,上海谊众(688091)、唯捷创芯(688153)、拓荆科技、沪硅产业(688126)等9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预计2022年度实现扣非前后净利润均为正值,股票简称将在年报披露后“摘U”。届时,科创板累计将有19家上市时未盈利公司“摘U”。

  18家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创新药企中,13家已有产品上市,10家公司的2022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亿元。其中,君实生物(688180)、康希诺(688185)以及神州细胞(688520)收入已超10亿元;9家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净利润方面,4家公司实现盈利,包含上海谊众、艾力斯2家公司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创新药企2022年出现业绩下滑。对此,药企表示主要由于研发投入持续加大,部分企业的专利授权业务的里程碑收益具有年度波动性,以及产品获批销售均在1-2年内,尚处于产品推广渗透的早期阶段,销售费用支出较大,导致短期内业绩承压。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吴晓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